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中国五矿稀土大集团组建方案获批
中国五矿稀土大集团组建方案获批
  • www.chemmade.com
  • 2014-12-05 09:34:51
  • 证券日报
  •     继中国铝业、包钢稀土等多家公司公布了组建大型稀土企业集团方案,且获得工信部备案的消息后,年内又一家大型稀土企业集团方案获工信部备案。昨日,有消息称,中国五矿集团(下简称:中国五矿)获批组建大型稀土企业集团。
        
        与上几家稀土企业不同,此次中国五矿获批的公告,并未由其旗下上市公司五矿稀土、五矿发展公布,但12月4日,中国五矿表示已收到《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组建大型稀土企业集团实施方案备案的复函》。复函原则同意《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以五矿稀土集团有限公司为平台组建大型稀土企业集团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组建方案》),并将五矿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备案为国家大型稀土企业集团。
        
        五矿稀土为主体
        
        今年下半年,中铝公司、包钢稀土与厦门钨业先后对外宣布,由三家企业分别主导的稀土企业集团组建方案获得工信部备案同意,如今中国五矿成为了第四家,而在中国五矿的方案获批之后,国务院此前通过的稀土大集团“1+5”工作方案也又迈进了一大步,目前只剩下赣州稀土与广东稀土的大型稀土企业集团方案未获工信部备案。
        
        目前,集团旗下共拥有稀土企业31家,并拥有A股上市公司五矿稀土股份有限公司;持有位于广东梅州的1本稀土探矿权证和位于湖南江华、福建宁化、云南陇川的3本稀土采矿权证;并控股赣县红金、定南大华、广州建丰等8家优质稀土冶炼分离厂,中重稀土分离产能居全球首位;同时,公司还整合建设了稀土磁性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电子材料、稀土终端应用产品等深加工企业。
        
        另外,中国五矿的稀土产业布局覆盖了江西、湖南、福建、广东、云南、广西、江苏、浙江、北京、内蒙古等十个省(市、自治区),涵盖了包括稀土勘查、开采、冶炼分离、功能材料及器件、科技研发、贸易、交易平台的全产业链。
        
        而自2011年起,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加快组建大型稀土企业集团的精神,中国五矿对稀土业务和资产进行整体重组,整合组建了五矿稀土集团有限公司。
        
        如果根据上述信息来看的话,中国五矿的稀土产业链涵盖了上游开采以及下游冶炼,那么如果将来组建大型稀土集团的话,主体是谁的问题又摆在了眼前。
        
        对于上述疑问,中国五矿方面回应,按照本次获得备案的《组建方案》,中国五矿将以五矿稀土集团有限公司为主体,组建国家大型稀土企业集团。五矿稀土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国五矿稀土业务经营发展的责任主体,统一负责中国五矿所属稀土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等一体化运营工作,通过对稀土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协同运营和供应链管理,实现整体协同发展。
        
        稀土大集团组建年内或将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发布大型稀土企业获批备案的企业,已经划分出了自己发展的“地盘”,例如:包钢稀土方面将以北方稀土发展为主,而厦门钨业将以福建地区稀土发展为主,中铝公司方面,则已经在广西、江苏、山东等地开展工作。而目前中国五矿稀土产业分布的地域跨度较大,据中国五矿方面介绍,获得国家大型稀土企业集团备案后,中国五矿将结合现有的稀土产业布局,继续推进整合湖南、云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的稀土产业,积极发展同地方政府和有关企业的合作关系,全面推进稀土资源开发和整合工作。
        
        “虽然,有个别几家企业的‘地盘’比较固定,但是,多数企业都多多少少的会有跨区域的资产,例如,包钢稀土在江西有稀土分离加工企业,中铝在多个地区都有稀土资产,所以,所谓的势力范围其实并不明显。”有行业分析人士表示。
        
        而对于稀土大集团的组建,百川资讯稀土分析师杜帅兵称,央企成为稀土大集团的主导者,更主要的意义在于突出国家对稀土行业的管控。至于是否会真的划分势力范围,尚未有定数。
        
        此外,据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巡视员、稀土办公室主任贾银松透露,稀土大集团组建正在积极推进,接下来将对广东省稀土集团、赣州稀土集团的大集团组建实施方案进行论证,这也意味着稀土大集团组建即将全部完成。
  • 文章关键词: 中国五矿集团稀土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