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国际铝业巨头觊觎中国市场
国际铝业巨头觊觎中国市场
  • www.chemmade.com
  • 2013-06-26 09:56:05
  • 21世纪经济报道
  •     对中国型材加工企业来说,除国外政府频繁发起的反垄断调查尚难应对外,中国市场大本营也正面临外来者的新一轮“蚕食”。
       
        6月25日,业内权威人士证实,排名全球第一的铝业巨头瑞典萨帕集团(以下简称“萨帕”)和排名第三的挪威海德鲁公司(以下简称“海德鲁”)已成立合资公司,正通过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的反垄断调查,而此前,其合资公司已经获得通过欧盟和美国政府的批准。
       
        据了解,今年5月份,萨帕的CEO特意来到中国对中国有色金属协会进行游说,试图借助协会身份向商务部提供正面材料,以帮助其通过中国政府的反垄断调查。
       
        而颇具意味的是,萨帕CEOSvein Tore Holsether在与中国有色金属协会进行沟通时则坦承,其正是此前美国政府对中国铝加工企业祭出反垄断调查的幕后牵头人。
       
        “萨帕总裁自己承认,萨帕是当年美国对中国企业作出反垄断制裁的发起者,而此次来中国又希望能进一步分享中国市场,这种做法太不公平了。”一名知情人士说。
       
        财团的“阴谋”
       
        “几乎100%的起诉方背后都有强大的同业财团支持。”
       
        中国铝加工企业进军海外市场时,反垄断大战无疑是横档在其国际化路线中的掣肘阻碍之一,在国际贸易短兵相接时,属于中国公司的胜利寥寥无几。
       
        而在铝业加工领域,包括亚洲铝业、中国忠旺等公司在国际市场遭遇过的绞杀“狙击战”则颇具代表性。
       
        2010年4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铝型材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而提出立案的则是美国钢铁工会及铝型材公平贸易委员会。随后,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初裁结果,而根据这一决定,包括中国忠旺在内的大多数中国铝型材生产商不得不面临高达137.65%的反补贴关税和33.18%的反倾销税。
       
        2011年3月29日,美国商务部又对中国出口美国的部分铝型材产品做出“双反”的最终裁定,决定对中国出口美国的1、3、6系列铝合金型材征收33.28%的反倾销关税及374.15%的反补贴关税。
       
        数名有色金属行业人士透露,在包括美国商务部在内的国外监管部门对中国铝型材做出反垄断调查背后皆有同业财团在主导运作,而在2010年美国商务部发起的调查中,萨帕牵头组成的一个名为Aluminum Extrusion Fair Trade Committee(铝型材公平贸易委员会)的组织则是推动这一调查的关键主体。
       
        “萨帕策划这场反垄断调查的主要动机,正是因为来自中国的企业在美国占据的市场份额持续增长,而为打压中国公司,以萨帕为首的国际巨头就开始充分利用游戏规则,游说当地政府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一名业内高管说。
       
        事实上,持续几年来,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公司发起的反垄断调查还仅仅是中国铝型材公司“遭遇战”中的冰山一角。
       
        资料显示,自2008年至今,包括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哥伦比亚在内的国家就先后多次对中国铝型材进行过“双反”调查,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至2012年,来自不同国家对中国铝型材的反垄断调查案就高达12起。
       
        而在应对国外政府频繁发起的“双反”案例中,来自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掌握的信息也显示,“几乎100%的起诉方背后都有强大的同业财团支持,而几乎所有大财团在暗中推进‘双反’调查的同时,也在极力游说中国政府或有关协会组织,希望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分得一杯羹。”
       
        据了解,作为中国铝型材的业内翘楚,中国忠旺2009年出口美国的铝型材销售收入达56.58亿元,占其整体销售收入的40.8%。但受“双反”调查影响,其2010年对美出口的销售收入则减少至30.67亿元,占其总销售的比例也降至29.1%。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公司发起的反垄断调查似乎并未结束,但针对在海外市场频繁遭遇的同业竞争商战及应对措施,部分中国铝型材公司相关负责人则未能发表正面置评。
       
        “发达国家滥用贸易保护手段的成本太低了,我们不能被动接受,有时候必须采取反制措施。”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文献军说。
       
        觊觎中国市场
       
        “大鳄”并不满足于对中国企业的打压,更想渗透进中国市场。
       
        以萨帕为首的国际铝业“大鳄”似乎还不满足于在海外市场对中国企业的打压,它们的触角还正试图更深入地渗透进中国。
       
        “其实萨帕和海德鲁在国际市场的盈利并不高,中国市场的潜力现在是它们最看重的。”上述企业高管说。
       
        据了解,持续数年来,萨帕在中国的扩张也极为频繁,而在此前的三年中,2011年则无疑是萨帕在中国大规模投资最为集中的一年。
       
        2011年6月,中铝萨帕特种铝材(重庆)有限公司成立,投资总额为6.3亿元人民币,而仅仅过了三个月,萨帕有再度出手收购了海虹公司位于江阴的铝型材生产基地,包括15台挤压机,总产能为6万吨,同时具备熔铸、氧化、粉末喷涂、隔热和深加工生产能力。
       
        同月,萨帕还将全球第二个技术中心落户上海,为其研发萨帕铝热传输和铝型材产品就近提供技术支持。此外,萨帕还计划砸下10亿人民币收购了内蒙古通辽市胶建铝业,从而试图一举挺近工业铝型材市场。
       
        “有些国外公司既想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又想把中国同行的产品封杀在国际市场之外,这种如意算盘未免打得太精了。”有色金属行业人士说。
  • 文章关键词: 铝业反垄断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