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中石油收购亚马尔LNG项目部分权益
中石油收购亚马尔LNG项目部分权益
  • www.chemmade.com
  • 2013-06-25 09:55:13
  • 每日经济新闻
  •     昨日(6月24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宣布,收购俄罗斯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商诺瓦泰克公司亚马尔LNG项目的部分权益,从而进入北极地区进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此举对于开辟北极航道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表示,由于中石油与俄方合作基础牢固,历史悠久,双方合作领域广泛,因此,诺瓦泰克选择中石油是一项成功的商业行为。之前,据外媒报道,中石化、中海油也在就进入北极地区与有关国家和油气公司展开谈判。这样一来,“三桶油”有望会师北极勘探油气。
       
        分析人士称,俄方此时更需要与有市场、有资金、有技术的中国石油企业联手,在勘探和市场风险巨大的北极油气勘探领域合作。
       
        入股俄亚马尔LNG项目
       
        中石油称,已与诺瓦泰克签署协议,获得其主导的俄罗斯北极项目亚马尔LNG的20%权益。双方未披露入股价格,预期该项股权收购将于今年10月1日完成。
       
        诺瓦泰克目前拥有该LNG项目的80%权益。亚马尔LNG项目有望在2015~2016年开始投产,到2018年年产量将达到1500万吨。
       
        此外,诺瓦泰克与中石油集团签署了一项长期供气协议,涉及每年至少300万吨的LNG,中石油将协助亚马尔LNG项目从中国金融机构融资。
       
        亚马尔LNG项目位于俄罗斯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超过1万亿立方米,拟建设LNG产能1650万吨/年。亚马尔-涅涅茨地区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产地,拥有34亿桶油当量的天然气储量。
       
        “俄上游领域一直很难对外开放,此次中石油能入股也是中方主动选择的结果,”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震认为,“国际天然气供应的平衡已经打破,欧洲需求量只能是维持或是下降,俄方未来的增量更多要依赖亚洲,特别是全球LNG需求量增长最快的中国。”
       
        中石油董事长周吉平也表示,该项目能够保障中国长期获得稳定的LNG供应。俄中双方计划今年6月签署俄对华供气合同条款。俄气公司与中石油拟在年内签署通过东线管道对华输气合同。
       
        开采风险和成本不小
       
        之前,中石化也与诺瓦泰克进行协商,参与北极亚马尔半岛的200亿美元LNG项目,中石油就抢在中石化的前面完成入股。
       
        中石化将向诺瓦泰克提供购买每年500万吨液化天然气的长期担保,以换取参与项目的股份。
       
        诺瓦泰克在亚马尔-涅涅茨地区的作业区位于南部,而北极圈内的亚马尔半岛部分仍有待开发。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说,作为商业行为,两家公司在海外市场竞争很激烈,不排除两家公司未来一起进入该项目的可能。
       
        早在2011年,诺瓦泰克就希望再寻找2~3个合作伙伴,法国道达尔在该项目中已拥有20%权益。
       
        董秀成称,由于中石油与俄方合作基础牢固,历史悠久,又买油又买气,因此诺瓦泰克首选中石油是一项好的商业合作行为。
       
        目前,中石化、中海油还与冰岛政府谈判在该国北极地区开采石油的项目,这样一来,“三桶油”将全面进入北极地区。
       
        王震称,北极油气资源巨大,各大油企都想进入,越早进入越有利,当然,风险也大,“打一口井一亿就没了”,虽然成本高,石油开采行业只有输得起才能挣得到。
       
        不过,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战略研究室主任张侠表示,俄方开采北极资源决心很大,而中方正与其相互补充。尽管成本比陆地高,可中国有市场、有资金、有技术,这正是俄罗斯和北欧冰岛等所要寻找的合作伙伴。
       
        早在两年前,北极航道开辟后,三桶油就开始酝酿进军北极。“这也说明三桶油认可的北极航道在油气运输上的可用性,并视为一个有潜力的投资方向。”张侠说道。
       
        不过,张侠指出,现在很多企业一涌而上进入北极,而北极各项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开发成本和门槛高,投资和环保风险也不小,需要企业提高警惕。
  • 文章关键词: 中石油亚马尔LNG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