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2013年化工进出口贸易形势不乐观
2013年化工进出口贸易形势不乐观
  • www.chemmade.com
  • 2012-12-13 09:35:21
  • 中国化工报
  •     2013年,我国化工进出口贸易将面临外部需求持续下降以及贸易伙伴相关政策不断收紧的双重挑战。同时,公众的非理性环境维权使得国内化工发展空间受到挤压,行业进出口贸易形势不容乐观。这是12月11日在北京举行的2012/2013中国化工热点产品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上传递出的信息。
       
        在2011年中国36421亿美元的进出口总额中,无论是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还是进口额,新兴市场在对华贸易中所占的份额都超过了50%。而2011年下半年以来,新兴市场经济体宏观经济运行波动剧烈,经济增长急剧失速,资本大规模外逃,货币大幅贬值,即使像金砖国家这样的热门新兴市场也未能幸免。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博士认为,这一态势的持续将对中国化工行业2013年的进出口贸易产生巨大影响。
       
        “虽然中国化工进出口总额占行业总产值的比重不大,但从结构上分析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主任李中说,我国一些化工产品的出口分布情况与世界上该类产品的主要进口国分布存在很大差异,出口市场的空间差说明我国化工产品在出口策略上还有待进步。此外,我国出口的化工产品主要是资源、能耗、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则是高端化学品。这样的进出口结构很容易受到国际上如碳关税等政策的约束和限制。
       
        不仅是碳关税,“我国贸易伙伴的相关贸易政策都在收紧。”梅新育说。据全球贸易预警组织的统计,2008年至2012年6月,全球共启动贸易保护措施2430项,其中涉华贸易保护措施1144项,占47.1%。1979年至2012年6月,全球对华发起的1530起贸易救济调查中,化工行业案件以371起居首。“中国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最大的受害者,而化工是重灾区。”梅新育总结道。
       
        内部发展环境的不利,对化工外贸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非理性维权让化工产业格外受伤。”梅新育指出,近年来频发的社会公众环境维权中,化工受打击最大。李中也谈到,人们“妖魔化”化工产业,严重挤压了化工未来的发展空间,可能成为贸易发展的基本障碍。
       
        出路在何方?李中认为,化工行业迫切要做的就是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产品应该由短平快向长尾经济转移,更多地关注高端精细化学品和专用化学品,改变进出口的产品结构。”李中还提出,分析并找出化工产品出口市场的空间差,可能成为扩大对外贸易的良策。
       
        而对公众的非理性维权,梅新育认为,环境保护是应该的,但应该建立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而非错误认知和以讹传讹。李中也认为,化工对人类的贡献必须得到认可,应该解决好化工产业的发展空间问题。
  • 文章关键词: 化工外贸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