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技术为被污土壤“解毒”
www.chemmade.com
2012-09-03 09:55:53
中国化工制造网
中国化工制造网讯 沈阳北部化工废弃地是国内最重、最典型的铬污染场地之一,此外还有大量有机污染土壤。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技术人员针对其铬污染特征,根据酸碱变化过程中的聚焦效应,日前提出了阳极逼近电动修复方法。
铬污染土壤的电动修复技术基本原理是在土壤/场地中施加直流电,使两电极之间形成直流电场,驱动重金属离子沿电场方向迁移,从而将污染物富集至阴极区,然后再通过电沉积、离子交换等方法予以分离,进而达到修复目标。
对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则是利用电场产生的各种电动效应和电化学反应,或增强土壤中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或加快有机污染物的氧化进程,或改善功能微生物的代谢条件,或提供生物—化学反应所需的外部参数,如适宜的温度、氧气、pH和传质环境等。他们针对工业场地的石油类和多环芳烃土壤污染,基于电场计算与表征的基本方法,通过矩阵电极的优化布置,提出了对称电场修复的新思路并据此建立了矩阵旋转及切换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的阳极酸化、电场效率偏低的缺点,阐明了微生物在电场下的群落构成及降解作用,定量分析了电动与微生物在污染物降解过程中的贡献,优化了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及空间分布,揭示了长链烷烃在电动修复过程中的末端氧化机理,阐明多环芳烃在电场中的降解规律并建立了高环难降解组分的快速降解途径。
截至目前,该所与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胜利油田金岛公司、山东省科学院等单位合作,在辽宁固废处理中心和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分别建立了工业先导实验基地。
文章关键词: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