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化工行业与信息技术结合实现有效互补双赢
化工行业与信息技术结合实现有效互补双赢
  • www.chemmade.com
  • 2012-08-29 10:22:58
  • 中国化工报
  •     中国化工制造网讯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在超高速光纤与无线通信、物联网、云计算、数字虚拟、先进半导体和新型显示等方面取得突破,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化工行业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对象,同时又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材料上的支撑,两者结合的空间非常大。这两个行业如果能够有效互补,将形成双赢局面。”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李宏光教授这样告诉记者。
       
        李宏光认为,化工行业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支撑主要体现在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在软件方面,化工行业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供了技术应用的对象。由于化工生产连续性长、规模大,这种复杂性恰好符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可以加快化工行业的现代化进程。《规划》中提到的物联网、云计算、数字虚拟等都是目前国内化工企业在两化融合方面重点发展的方向。
       
        在硬件方面,李宏光指出,化工行业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供了很多关键材料,比如芯片、触摸屏、光纤等。但一些关键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魏杰也认为,在一些高端材料领域,由于我国技术水平较低,很多先进技术不得不受制于人。液晶显示器等主流技术都来自国外,而国内在这些领域还处于生产低端产品的阶段。
       
        对于国内发展信息技术在高端材料上遇到的问题,《规划》给予了重点关注,明确提出在电子核心基础产业上,要突破先进和特色芯片制造工艺技术,先进封装、测试技术以及关键设备、仪器、材料核心技术,加强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和器件工艺技术研发,培育集成电路产业竞争新优势。积极有序发展大尺寸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等离子显示面板产业,完善产业链。
       
        那么我国上述相关材料、技术目前到底处于何种水平?如何才能实现《规划》目标?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徐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上述相关技术仍然停留在低水平,甚至跟国外先进水平相差好几代。现在国内量产的产品,大部分属于较低水平的技术,真正的好技术、精细技术都是由国外掌控。由于缺少好的设备,国产化难度大。比如集成电路芯片、特色芯片等,我国连续多年进口量都保持高位,并且受限于很多方面,在研发上跟国外也有相当大的差距。
       
        制造芯片需要很多材料,其中硅就是芯片的关键材料之一。一位国内半导体知名企业研发经理向记者介绍:“现在硅片制作的关键技术被日本、德国、韩国、美国4个国家控制,技术垄断性很强。目前国外的主流产品是12英寸硅片,8英寸硅片的生产厂正在慢慢关掉。国外8英寸硅片产能的缩减,对国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把8英寸硅片承接过来,相当于国外把这块市场让给我们。它的利润可能不会太高,但却很好地支撑了国内产业。对于12英寸硅片,如果我们直接进入市场,跟国外大厂竞争,不仅在技术上差距太大,还可能面临一些商业陷阱。”徐建华也坦言,一些国家在关键技术上对我国限制出口,国内企业一直呼吁相关国家放宽技术出口限制,期待能加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规划》为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提出要加快实施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科技重大专项和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科技重大专项,重点开发移动互联、数模混合、信息安全、数字电视、射频识别、传感器等芯片,推动32/28纳米先进工艺产业化,支持射频工艺、模拟工艺等特色工艺开发,大力发展先进封装和测试技术,加强8~12英寸生产线关键设备、仪器、材料的研发。支持半导体与光电子器件新材料制备技术,高世代TFT-LCD生产线工艺、制造装备及关键配套材料制备技术,高清晰超薄PDP及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以及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关键技术的开发。专家们认为,这将极大地刺激电子信息用高端化工材料的需求,也将推动电子级环氧树脂、BT树脂等相关化工产品的技术进步。“但我国只有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才能取得技术上的突破。”魏杰说。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