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风电并网和消纳制约 我国风电仍有发展瓶颈
风电并网和消纳制约 我国风电仍有发展瓶颈
  • www.chemmade.com
  • 2012-08-04 08:59:59
  • 中国化工制造网
  •     中国化工制造网讯  经过近几年风电装机成倍式的增长,目前我国风电规模已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规划不协调建设不同步导致风电消纳情况不佳,弃风问题严重。竞争加剧、市场萎缩、业绩下滑等发展问题近来也不断涌现。
       
        规模世界第一 弃风问题依旧严重
       
        在环境保护、资源供应等多重压力下,清洁可再生能源成为全球各国不约而同的选择,而风电是其中技术最为成熟、开发规模最大的能源。在我国,风电装机近几年更是成倍地增长。
       
        据了解,我国目前共规划8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东北、华北、西北包括了其中6个以陆地风电为主的风电基地,“三北”地区并网装机容量和发电量都占全国85%以上,经过近几年快速发展之下,我国风电规模已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规划不协调建设不同步问题也不断凸显,影响到风电消纳,导致弃风问题严重。据电监会公布的《重点区域风电消纳监管报告》数据,截至2011年底,全国并网风电4505万千瓦,其中“三北”地区并网风电3952万千瓦,占比达到87.7%。2011年,全国风电发电量为731.74亿千瓦时,其中“三北”地区风电发电量为635.37亿千瓦时,占比为86.8%。2011年,“三北”地区风电场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907小时,同比降低266小时;弃风电量达123亿千瓦时,弃风率约16%,弃风电量对应电费损失约66亿元。
       
        针对风电消纳问题,电监会做出多项举措,其中“保障性全额收购”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已经写入了《可再生能源法》。电监会还提出, 应进一步加强风电电源、电网统一规划;加快风电项目、输电工程的配套核准、建设;进一步加强和优化风力发电调度工作;建立灵活的市场机制,协调风电与传统能源矛盾;多措并举,发展负荷,改善系统负荷特性;进一步完善价格财税政策,健全风电发电激励机制。
       
        市场萎缩竞争加剧 风电行业瓶颈待突破
       
        我国丰富的风电资源吸引了多方投资热潮,仅以上半年为例。国家发改委网站数据显示,今年1~5月,5大电力集团以及国华电力经该委审核通过的发电项目共有138个,而其中,风电项目占比达95%。
       
        另据报道,继国家电网成立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染指风电项目开发后,今年6月25日,南方电网控股子公司南网综合能源有限公司在官网发布消息,称由该公司牵头,联合明阳风电、粤电集团,以及国内能源和相关领域的8家知名企业共同出资的南方海上风电联合开发有限公司在6月20日成立。
       
        但在风电投资蜂拥上马的背景下,市场经营状况却在不断恶化,据中广网消息,2011年,国内众多风电类上市公司业绩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据China Venture投中集团整理的20家中国主要风电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显示,整个风电产业链上六成企业出现利润下滑。
       
        也有消息称,由于亚太和欧洲核心风电市场疲软,尤其是中国、印度、英国和德国陆上风电市场不景气,今年上半年,全球风电机组订单较去年同期下降30%。2013年,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将呈下降趋势,预计较2011年减少5%。
       
        另外美国再度对中国可再生能源产品发难,当地时间7月27日,美国商务部(DOC)对原产于中国的应用级风电塔作出反倾销初裁决定,决定对中国输美涉案产品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征收20.85%~72.69%的临时反倾销税。此前,DOC在本案反补贴初裁中已决定征收13.74%~26%的临时反补贴税。至此,中国涉案企业初裁合并税率高达34.59%~98.69%。不少中国企业对此表示“很受伤”,认为这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又一次发酵。
       
        不过据了解,截至2011年,我国风电的装机容量是6200万kW,2011年风电量只占全部发电量的1.67%。电监会2011年底的报告显示,预计2015年装机容量将达到1亿kW,年发电量达到1900亿kW?h,风力发电量在全国发电量的比重将超过3%。 要达到2015年的目标规模,在这3年中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因此如果突破瓶颈,中国风电资源未来的发展前景仍然巨大。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