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油价三连降成定局 下调窗口或在11日打开
油价三连降成定局 下调窗口或在11日打开
  • www.chemmade.com
  • 2012-07-08 09:32:40
  • 21世纪经济报道
  •     中国化工制造网讯  7月5日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移动平均变化率为-9%左右。根据“4%+22天”的定价方法,油价下调窗口在7月11日打开。
       
        继5月10日、6月9日国内油价连续下调后,三连降似乎已成定局。根据社会机构预测,本次国内汽柴油下调幅度在400元/吨左右。
       
        届时,国内将有部分城市油价跌破7元/升,重新回归久违的“6元时代”。
       
        与此同时,新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何时出台暂无时间表。但现阶段,国际油价回归、国内经济放缓、物价水平相对稳定,这无疑是理顺资源产品价格、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的好时机。
       
        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始于2008年底。在这一指挥棒下,国内成品油价格共经过20次升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5%,国内油价调整必须看国际原油价格的“脸色”。
       
        在油价跌宕起伏中,成品油定价机制运行三年有余。其间,几经国际油价、政府有形之手、石油企业、消费者及舆论等多个主体考验、盘问、质疑。如何对机制作出科学改良和修订,各家均有不同意见。
       
        年初,国家发改委负责人表示,新方案将在国际原油价格稳定回落的情况下推出。如此看来,新机制可否如期出台很大程度取决于国际油价画出怎样的曲线。
       
        北京石油交易所分析师认为:“受伊朗问题局势升温及欧盟峰会成果显著等因素影响,国际原油期货骤涨。按目前国际行情分析,国际油价大幅反弹的可能性不大。国内成品油价格下降不会受到实质性影响。”
       
        一位石油行业专家肯定地说:“国际宏观经济走势主导国际油价,地缘政治的因素在淡化,除非伊朗爆发战争。在经济走弱的背景下,国际油价不可能暴涨。”
       
        各方期待更为科学的价格形成机制尽早出台。除了解决定价机制本身调价周期过长、操作方式不透明等问题外,也需要做好配套机制改革和完善。
       
        其中最紧迫的,是加快石油市场化改革,打破原油生产和成品油流通领域的垄断经营格局,进一步放开原油进口,允许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原油进口和成品油批发经营。
       
        其次,在尽可能不涉及商业机密的前提下,使石油生产、炼制、流通、销售各个环节的成本透明,拉近石油工业与公众的距离。
       
        从国家视角看,我国还需要通过建立石油期货市场、完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石油外交手段、鼓励石油企业走出去等途径逐渐增强国际石油市场话语权。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