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化工园区发展需做强做优做出特色
化工园区发展需做强做优做出特色
  • www.chemmade.com
  • 2012-06-05 09:21:02
  • 中国化工制造网
  •     中国化工制造网讯  化工园区化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石化企业技术进步、管理创新、产品结构调整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近10年我国相继建立的各类化工园区和化工集中区有千余家,其中省级以上重点化工园区或以石化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区有200余家。
       
        然而,在这种快速扩张的背后,缺少统一规划、产业特色不突出、安全环保设施落后等问题也成为我国化工园区发展过程中的客观现实。尤其是在当前整个石化行业倡导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大趋势下,化工园区面临着哪些新困难?是否能抓住机遇进入规范发展的新阶段?让我们一起听听在5月24~26日举行的2012中国化工园区发展论坛上,业内人士都怎么说。
        
        我们正在做——
        ●延伸产业链
        ●严把准入关
        ●淘汰落后产能
        
        “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现在正是转型升级发展的最好时机。”在采访中,很多园区负责人都向记者表达了这一观点。而归纳这些园区在产业升级方面作出的努力,主要就是延伸产业链、严把准入关和淘汰落后产能。
       
        上海化学工业区管委会巡视员谈学良介绍说,上海化工区目前正在深化、延伸产业链上做文章,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能源消耗低的先进项目。根据这个总体思路,上海化工区正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和清洁能源。下一步,化工区将有包括华谊集团的丙烯酸和ABS、三元乙丙橡胶等21个新签约的新材料项目开工,这将推动上海有机材料工业进一步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延伸产业链、形成上中下游产业集群也是惠州大亚湾石化工业区“十二五”发展的重点。据该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纪红兵介绍,在优化和升级石化产业结构方面,大亚湾石化区将加快中海油炼化二期项目建设,以大炼油、大乙烯为龙头,以石化深加工和精细化工高端石化产品为主线,重点发展芳烃下游,碳二、碳三、碳四下游和炼化副产品综合利用产业,充分开发碳五、碳九深加工化合延伸物、聚合物,发展石油树脂等深加工产品以及精细化工品。
       
        部分园区代表还认为,严把准入关,选择优势企业,才能从源头上实现产业升级。据了解,目前国内大型园区对排队进园企业的选择标准都是“优中选优”。以大亚湾石化区为例,纪红兵说,园区主要从产业链相关性、技术先进性、产品附加值3个方面对入园企业进行考量。进园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要与园区的产业链结构一致;园区会优先选择一流企业,比如世界500强企业、国际型大企业;现阶段能耗评价也是十分关键的准入条件。纪红兵还坦言,“十二五”时期的能耗指标下降压力很大,自去年开始,园区对入园企业新增能耗评价,企业需要能耗达标才能进园。
       
        淘汰落后,也是很多园区谋求转型升级过程中难以回避的事。据了解,上海化工区在“十二五”期间将淘汰与产业发展关联度不高的化工项目,这些项目总投资高达20亿美元。
       
        以精细化工项目为主的镇江新区化工园也将淘汰落后提上日程。该区管委会委员贺宏福表示,产业转型升级是园区现阶段的主要工作,要逐步关停和淘汰一批工艺落后、设备老旧、污染严重的企业。至于如何进行淘汰,贺宏福认为必须要有科学的评价体系作为依据。“淘汰落后也要有据可依,要用数据说话。目前我们园区有一套自己的评价体系,针对区内企业和新签约企业进行考核。其中包括单位产出、能耗、排污等各项要素。如果企业考核不合格,又无力进行工艺技术更新升级,那我们将坚决淘汰它。”贺宏福说。
        
        我们很难做——
        ●能耗总量控制
        ●优质企业招商
        ●新园区建设
        
        成功路上多坎坷。这话放在化工园区转型升级上也还是真理。虽然一些园区为了升级发展作出了各种努力,但在某些方面他们却显得无能为力,他们也有难言之隐,比如能耗。
       
        “国家提出能耗总量控制,一方面促进了化工园区整体的节能降耗,也培养了园区和企业节能降耗的意识;但在另一方面,却对一些园区的未来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国内几家大型化工园区负责人均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南京化学工业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霞告诉记者,目前南京化工区发展所遭遇的瓶颈之一便是能耗的总量控制。“我们已经引进了全世界最先进的企业和最先进的技术,但是按照国家现在的能耗计算方法,这些最先进的项目成了园区能耗大户,占用了园区大量的能耗指标,这为我们今后继续引进国际领先的企业和项目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对于化工能耗计算有科学合理的统计方法。”王霞说。
       
        纪红兵也认为,在国内比较大的园区,入园的企业都已经是很新的企业,技术水平也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能耗的削减空间已经很小。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在考虑大范围的节能降耗之外,也能够针对化工园区这个特殊小范围进行考虑。
       
        “化工企业本来就是能耗大户,化工园区又是化工企业聚集的特殊园区,如果单纯按照工业能耗评价体系考评并不科学,国家应该专门针对化工园区制定一套能耗评价体系。”福建泉港区副区长郭荣华说。
       
        园区要想规范化发展,必然要对进园的企业进行选择,然而并不是事事都如园区管委会的意,要想招来优质企业也有难度。
       
        “招商说易也易,说难也难。想进园区的企业很多,随便招那当然容易,但是符合我们要求的太少,要么不在我们的产业链上,要么就是能耗太高。”谈到招商,许多园区负责人都这样说。
       
        山东一家园区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招商是现阶段最难的事。“总是招不到合适的企业,现在国家的环保安全政策很严,因此能耗高、污染差的企业肯定不能要,我们也怕将来请神容易送神难。虽然搬迁进园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各项成本,促进企业发展,但是很多企业往往都在当地扮演着利税大户的角色,牵涉到地方利益博弈,所以我们的招商难度也很大。”这位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工信部早前印发了《危险化学品“十二五”发展布局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新建企业进园入区率达到100%,搬迁企业进园入区率达到100%。但目前全国只有35%的化工企业进入园区,虽然有些地区园区数量过多,但也有些地区园区数量却不足以容纳本地企业。“没入园的这些企业往哪里去?我想势必会再建设一些化工园区。那这些化工园区要怎么建?目前国家并没有太多标准。”纪红兵向记者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军也曾向记者提出专业化工园区规划建设标准的一系列问题。他说:“目前国内现行法律法规缺少对化工园区定量化规定和技术标准的要求,化工园区的建设条件包括什么内容?在整体安全环保上采取什么措施?有哪些功能要求?基础设施和安全环保保障有哪些标准?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明确。”张军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针对化工园区制定考核指标,明确园区的建设条件、准入标准、管理准则和相关可依据标准或量化指标,为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在操作层面提供支持和依据。
       
        纪红兵还表示,国家在制定标准时要差异化考虑。“各园区特点不一样,比如有的园区是有龙头企业的,有的园区没有,有的园区是主做煤化工的,有的园区是发展精细化工的,甚至各地的地形风向也都不一样,因此不应制定唯一标准,而是应制定几种模式。新建园区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找合适的模式进行参考。”纪红兵说。
        
        我们该怎么做——
        ●换思路发展
        ●重质量招商
        ●建立全新指标体系
        
        针对化工园区提出的这些转型升级中的困难,业内专家也给出了建议。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咨询委员会主任潘德润认为,园区发展中必须要重视“换思想”和“换思路”,建议园区在下一步发展中实现“三个转移”。
       
        一是从注重发展总量向注重发展质量转移。不去追求产值,把功夫下在打造品牌企业、品牌产品、万元产值能耗及资源的循环利用上,真正提升园区的质量和竞争力。
       
        二是从注重增长速度向注重安全、环保、清洁生产转移。不去追求GDP增长了多少,而是坚持绿色、低碳、和谐发展,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三是从注重园区规模向注重产业特色转移。不去追求园区有多大面积、有多少企业进驻,而是根据资源条件、市场环境或企业需求,着力打造特色园区,避免雷同,实现差异化发展。
       
        针对化工园区招商所面临的困难,潘德润提出,不怕招商少,就怕没选好。他认为,招进园区的企业要能与入园的企业进行产品对接。这就要求园区必须对要引进的项目从技术、经济等各方面进行认真筛选。
       
        而对于园区提出的能耗评价体系和园区建设标准缺失等问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挺表示,园区工作委员会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已经与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合作,共同建立了一套针对我国石油和化工园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据杨挺介绍,该体系以工业区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精神为支撑,包括49个量化指标和1个非量化指标,其中49个量化指标又包括9个推算指标。49个量化指标具体分为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及配套能力、公用工程成本、安全环保与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环境5个大类,1个非量化指标是指园区产业定位与上下游产业配套建设情况。
       
        “参照化工园区评价指标体系,2012年中国石化联合会园区工作委员会拟从参评园区中选取那些产业定位准确、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以及在经济发展、公用工程与配套设施建设、安全环保与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环境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园区,以示范园区的形式在全国加以推广,从而促进全国化工园区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该评价体系的建立将为今后国家相关部门制定标准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撑;通过评价体系,各园区也能够找准自己在同类园区中的定位,对园区发展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杨挺说。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