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国际煤价暴跌 煤炭供大于求拐点显现
国际煤价暴跌 煤炭供大于求拐点显现
  • www.chemmade.com
  • 2012-05-19 09:07:01
  • 每日经济新闻
  •     这着实不能让人兴奋。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产业本身。
        
        始于2011年秋季的国际动力煤价下跌趋势,近期愈演愈烈,已连续五周下跌,市场毫无生气。继而,暴跌后的国际煤价在国内抢滩登陆,我国煤企的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
       
        厄运还在继续。由于此前国内企业纷纷强占煤炭资源,煤炭产能急剧扩大,同时煤炭需求量正在下降,供过于求态势显现,煤炭行业拐点或已来临。
       
        5月18日收盘后,高华证券下调2012年股指盈利预测和目标点位以及煤炭板块的评级。关于煤炭板块在今年的投资机会,《每日经济新闻》为您作一分析。
        
        /产业链/
        
        供过于求 煤炭行业价格拐点将现
        
        疯狂逐鹿“黑金”(煤炭)过后,煤炭行业迎来不愿面对的现实:产能过剩压力显现,煤炭供大于求态势明显,行业拐点或已来临。
       
        随着一连串“冰冷”经济数据的公布,与煤炭高度相关的发电行业颓势尽显,一份来自中金公司的报告显示,4月火电电量同比降0.4%。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这是自2009年5月以来第二次月度增速负增长,且电煤的库存已升至三年新高。
       
        但种种利空之下,国内煤价似乎不为所动,反而高位盘整,与国际煤价的连续下跌走势截然不同。国内煤价将何去何从?
       
        供给:巨额资金涉足煤炭
       
        5月17日,新兴铸管发布公告,增发不超过6亿股,预计募集资金38.7亿元,其中3.35亿元收购新兴际华集团持有的新兴铸管(新疆)资源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新疆资源,标准煤企)30%股权,另有3.35亿元用于收购国际实业所持的新疆资源30%股权。
       
        消息出来之后,新兴铸管股价连续下跌。“涉矿,特别是涉煤的上市公司太多了,市场完全已经‘审美疲劳’了。”国信证券一位分析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道。
       
        据悉,最近几年各路人马纷纷“傍煤”,上市公司更是趋之若鹜。“煤价在高位,只要安全,将煤挖出来就能赚钱。”前述国信证券分析师说。
       
        此外,还有“倒煤”的上市公司。如京东方,在获得地方政府“配送”的煤炭后,转手卖出,预计获利37.2亿元,使业绩奇迹般地扭亏为盈。
       
        强占煤炭资源,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近几年煤炭产能急剧扩大。
       
        “的确产能扩张太快,供大于求,大家都很担心。”刘先生是某煤炭央企的中层人员,刚刚参加完一季度煤炭经济运行座谈会。
       
        “从通报的情况来看,近年来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形成了巨大的产能储备,主要产煤省区资源整合与技术改造技改矿井陆续进入投产期,产能大幅增加。”据刘先生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山西、内蒙古、陕西煤炭产能分别增长18.5%、20.1%和10.3%。
        
        现状:产能过剩渐显
        
        “自2001年以来,在市场利好形势的刺激与国家政策导向下,煤炭企业强控煤炭资源,快速扩张建新矿、建大矿;多行业涉足煤炭产业,促使对煤炭采选业的投资持续升高;电力企业凭借强大经济实力、产业关联优势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大举进入煤炭行业,强占资源开发,建设新煤矿;民营企业凭借灵活的机制也积极介入煤炭产业开发煤矿等。”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秘书长牛克洪近日撰文对煤炭产能过剩的情况进行分析。
       
        根据牛克洪的文章,全国有16个行业投资办煤矿,其中,五大电力集团和华润集团六家非煤企业集团2009年产煤1.28亿吨,2010年达到3.2亿吨,2015年将达到7.1亿吨。
       
        煤炭采选业的固定资产增加也导致了煤炭产能扩张。
       
        资料显示,“十五”期间煤炭采选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253亿元,平均每年投资450.6亿元,“十一五”期间煤炭采选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2489.7亿元,平均每年投资2497.94亿元,2010年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额高达3770亿元。
       
        十一五’期间,煤炭投资额是“十五”的5.54倍,相当于新中国成立55年煤炭投资总和的2.8倍。进入‘十二五’期间,对煤炭采选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仍延续上升势头,2011年投资约4700亿元,同比增长16%。”牛克洪说。
       
        另一项分析显示,到“十二五”期间,煤炭的净增产能将达到16亿吨。
       
        “全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大幅持续增加的背后是产能的扩张。2006~2011年,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超过1.6万亿元,加上建井技术、开采技术及装备水平的革新与提升,增加产能约20亿吨,其中仅在“十二五”期间就要释放15亿吨。煤炭产能的快速增加,一方面可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但另一方面大大增加了煤炭企业的市场风险。”牛克洪认为。
        
        需求:煤炭需求增速回落
        
        产能猛增的同时,煤炭需求量正在下降,一是由于宏观经济的减速;二是受国际煤价下跌的冲击;三是因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
       
        “初步测算,一季度全国煤炭消费量约9.04亿吨,同比增长6.4%,3月份以来,随着冬季取暖结束,水电出力增加,主要电厂煤耗逐旬下降,4月中旬重点发电企业日均耗煤约359万吨,比2月下旬(418万吨)减少了59万吨,日耗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3%。”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表明,一季度煤炭需求增速回落。
       
        而一份来自中金公司的报告显示,4月火电电量同比下降0.4%,《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这是自2009年5月以来第二次月度增速负增长。第一次为2010年12月,当时是为了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实行拉闸限电政策。
       
        “由于‘十二五’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回落式增长基调已定,从2012年开始,煤炭需求受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步伐加快的抑制,将成为不争的事实。”牛克洪分析。
       
        此外,新能源的大力发展正在进一步抢占煤炭的“地盘”。
       
        众所周知,新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氢能、可燃冰等。而开发新能源是中国乃至世界能源发展的战略方向。近几年我国制定规划和相关政策,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特别是风能、太阳能和核能。
       
        牛克洪分析,“根据 ‘十二五’的有关专项发展规划和能源相关发展预测研究,国家将投巨资发展风电,使风电呈几何级发展,到2015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亿千瓦,占我国电力装机总容量的7%,到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8亿千瓦,占我国电力装机总容量的9%。太阳能将会很快成为新能源的支柱产业,国家将继续稳步推广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启动国内太阳能发电市场、加强行业规划和准入管理等。2015年,我国太阳能热利用面积将达到4亿平方米,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2020年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2000万千瓦。在核电方面,虽然日本福岛核危机后,我国暂停审批核电项目,但各种迹象表明,下一步核电建设仍旧要‘快步走’,2015年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300万千瓦,2020年则会达到8600万千瓦。”
       
        因此,牛克洪认为:“新能源的快速成长也相应挤压了传统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的生存空间。2020年,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至少为2.9亿千瓦。届时,新能源的发电规模,约为7亿吨左右煤炭的发电量。”
        
        外部:国际煤价暴跌抢滩
        
        暴跌后的国际煤价正在国内抢滩登陆,同时挤压了国内煤企的生存空间。
       
        来自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煤炭净进口大幅增加。今年以来,煤炭进口量持续保持高位,3月份当月进口煤及褐煤2140万吨,同比增长90.3%,一季度累计进口6173万吨,同比增长63%;累计出口煤及褐煤320万吨,同比下降44.6%;净进口5853万吨,同比增长82.4%。
       
        4月份进口煤的数量依然迅猛增加。中国进口煤炭 (含褐煤)2505万吨,同比增90.1%;其中动力煤723万吨,同比增加312.5%;褐煤518万吨,同比增加140.9%。
       
        “中国4月份进口煤是2500万吨,创出历史新高,其中很大因素是在国际煤价下跌之后,内外的价格差显现,大量煤炭涌入之后进一步加剧供给,国内沿海煤炭市场的价格自然有一个向下的压力。”华泰联合煤炭分析师陈亮分析说。
       
        据高华证券的统计分析,纽卡斯尔港的动力煤离岸价在5月4日跌至98.65美元/吨,加上运费和税费后的到岸价,比国内煤价还低71元/吨。而国际硬焦煤价格在最近一个月有所回升,从4月5日的209.8美元/吨上升2.5%,至215.1美元/吨,进口焦煤到岸价比国内价格约低66元/吨。
        
        大势:供过于求或拐点显现
        
        不少业内人士已经纷纷警告煤炭产能过剩。
       
        “现阶段,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速下行,煤炭市场需求放缓,价格下滑,煤炭产能过剩压力显现。”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多次警告。
       
        而牛克洪认为,未来还有许多大型矿井、特大型矿井正在建设之中,尚未形成实际产能,“产能集中在晋陕蒙地区,受运输通道的制约,短期内难以将煤炭畅通地运送到华东、华南等重点消费地区。受这些因素制约,煤炭产能过剩问题表现得还不充分。但下一步,随着新建大矿井投产,‘大通道’建设畅通以及整顿改造关闭小煤矿工作结束后的产能释放,我国煤炭产能过剩问题将会表现得愈加明显。”
       
        另一方面,经济增速下滑已是大势所趋,煤炭需求增幅将减弱。最新数据显示,进入5月份,沿海煤炭消费企业采购热情下降,直供电厂的煤炭库存创下三年来最高值。
       
        截至4月底,直供电厂库存天数攀升至23天,这是2009年初以来的最高值,煤炭需求明显低迷。
       
        如今,沿海煤炭货运指数连续第七周下跌,累计跌幅14%,且没有止跌迹象。煤炭价格下跌压力巨大,而且绝不可能短期扭转,煤炭行业拐点或已来临。
        
        /价格传导/
       
        国际煤价颓势难改 沿海煤价下行
            
        始于2011年秋季的国际动力煤价下跌趋势,近期愈演愈烈,已连续五周下跌,市场毫无生气。虽然国际动力煤价跌幅近日有所收窄,但是交易惨淡也是不争的事实。
       
        华泰联合煤炭行业首席分析师陈亮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国际动力煤价格走势更多地受到国际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影响。
        
        国际煤价受制供求
        
        截至5月11日,澳大利亚纽克斯尔港、南非理查德、欧洲三港动力煤价已经分别下跌至103.37美元/吨、97.18美元/吨和86.9美元/吨,其中欧洲三港动力煤价单周环比跌幅达到1.92%。此外,澳大利亚BJ动力煤价格单周下跌1.5美元/吨至99.5美元/吨。
       
        而6月装船的南非动力煤5月9日交易价格为96.7美元/吨,创出自2010年10月以来的价格新低。
       
        陈亮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国际动力煤价加速下跌的主要原因是近期国际油价跌幅较大,从短期来看,动力煤价格和油价的关联度更高;二是,煤炭需求比较疲弱,欧洲最为严重。”
       
        据了解,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4月份煤炭出口量开始萎缩,为993万吨,并预计5月份进一步下降至850万吨。但国际动力煤炭价格下跌并未引发需求潮,需求疲弱态势表现无疑。
       
        相关分析指出,欧洲煤价跌速高于电价,供应过剩态势显现。
       
        就在5月9日,美国能源署表示,预期美国2012年的煤炭消耗量将下降至25年来的最低水平,全年消耗煤炭量在8.76亿吨左右,而美国今年的煤炭生产率预计将为9.82亿吨。
       
        事实上,美国需求降低后,低价美洲煤炭对欧洲市场的冲击更加剧了其短期供应过剩,欧洲煤价持续走低。
       
        此外,从长远来看,国际动力煤价将进一步承压于煤炭产量大国蒙古的决定开始特许安排铁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消息。
       
        但国际炼焦煤价自今年3月份走出一波小幅反弹行情,CFR中国报价233美元/吨,较上周上涨10.00美元/吨,周涨幅高达4.48%。
       
        陈亮称,“国际炼焦煤的小幅反弹更多受到澳大利亚煤矿工人罢工以及日本灾后重建,和对钢铁需求加大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国际煤价颓势难变主要还是供需的原因。”
        
        沿海煤价将向下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动力煤5月第二周价格出现4.16%的涨幅,扭转了国际三大动力煤全线下跌的颓势,南非理查德港和欧洲三港动力煤价格跌幅也有所收窄。
       
        对于国际煤价下一阶段的走势,陈亮预期,应该有小幅波动,动力煤价格向下空间不大,炼焦煤向上反弹动力也不足,由于外围短期内没有太大的变化,整体行情应该会是小幅震荡。
       
        资料显示,欧元区3月失业率升至10.9%,失业总人数创新高。陷入新一轮经济衰退的欧洲经济对煤炭价格的支撑能量可想而知。
       
        受国际动力煤价走低影响,国内六大发电集团库存总量持续攀升,处于高位,采购积极性较低。
       
        据悉,4月份,我国进口煤与褐煤共计2505万吨,同比增90.1%,创出历史新高,其中进口动力煤723万吨,同比增加312.5%,炼焦煤509万吨,同比增加59.7%。
       
        陈亮认为,国际煤价变动主要是进口煤对沿海市场的冲击,目前来看,沿海煤价还有往下的压力,不过幅度也就在5%左右。
       
        “中国4月份进口煤是2500万吨,创出历史新高,其中很大因素是在国际煤价下跌之后,内外价格差显现,煤炭大量涌入增加了供给,国内沿海煤炭市场的价格自然有一个向下的压力。”陈亮称。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