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化工行业原料采购“唯低价”得不偿失
化工行业原料采购“唯低价”得不偿失
  • www.chemmade.com
  • 2012-04-20 09:10:29
  • 中国化工制造网
  •     中国化工制造网讯  全球金融危机暴发以来,世界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化工行业同样遭受了沉重打击,众多企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为了走出泥潭,多数企业管理者大幅削减开支,想方设法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从原材料采购抓起便成为成本控制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这使得很多企业把价格作为原材料选购的唯一标准,形成了特殊时期的“价格论”指导思想。
       
        然而,低价采购真能起到改善企业经营现状的关键作用吗?唯低价是从,真的是企业应对危机最好的选择吗?这需要每一位企业管理者认真考量。
       
        经济形势不好,企业精打细算、严控生产成本无可争议。但片面强调原材料采购的价格而忽略其他要素,不择优而用而是择价而用,则难称明智之举。过分强调价格而不考虑质量性能,势必会给正常的生产带来较大影响,并有可能造成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另外,虽然价格低了,但用量可能需要增大,算综合成本说不定得不偿失。还有一点,低价产品如果达不到环保要求,反而会增加企业的额外负担。
       
        原材料价格只是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的一个要素,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全面考虑企业的运营管理。如果片面强调低价采购,而忽略了其他影响生产的要素,很可能丢了西瓜捡芝麻。择优选用的平衡点是质量与价格的合理搭配,当必须做出取舍之时,我们是否要对产品的质量、价格、后续服务保证等进行全面的考察论证呢?答案应是肯定的。
       
        当以“价格论”作为选择原材料的唯一指导思想时,还会滋生出阴暗和腐败。采购唯低价,将给一些存有私心的人提供可乘之机,他们可能与低价原材料的销售方进行隐秘的私下交易,从中牟取私利。这种暗箱操作如不引起足够重视,将会给企业带来生产与资产的双重损失。
       
        那么,化工企业在逆境中真正的出路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对经济形势应该理性认识,做出正确的判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当前,国家扩内需、调结构、转方式的方针政策,给相关化工企业提供了扭转颓势的机遇。企业唯有坚持精细管理与技术革新,最大限度地使用节能降耗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才能获得稳定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只有赚钱才能生存,而保持产品的高附加值无疑会最大化地增加企业利润。提高管理层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和凝聚力,对战胜暂时困难、蓄积发展后劲也有深远意义。总之,办法总比困难要多,企业降本增效有很多路子可以探索尝试,绝不能只想依靠原材料低价采购来解决问题。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