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成本售价“追尾” 部分中成药企被迫停产
成本售价“追尾” 部分中成药企被迫停产
  • www.chemmade.com
  • 2012-04-03 09:35:27
  • 重庆商报
  •     中国化工制造网讯  中成药药品主要是由国家定价的,但一路上涨的中药材价格已让不少医药生产企业感到压力。记者近日了解到,由于成本售价“追尾”,目前不少中成药企业已经实现停产或限产。
        
        中药材集体上涨
        
        “睡一觉起来,价格就蹿上去二三十元。”在储奇门中药材市场,经营户彭女士告诉记者,从今年开始,多种药材价格开始进入上行通道,三七涨势尤甚。“目前20头的是760元/公斤,40头的三七是660元/公斤,60头的是580元/公斤,120头的是500元/公斤。”她告诉记者,如今的价格相比今年初上涨约3成。
       
        记者从市场上了解到,除了三七,党参、天麻、川贝母等多种大宗中药材价格在继去年底小幅下跌后,从今年初开始均有不同幅度攀升。
       
        来自中药材种植大省云南省药材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连续3年干旱,导致云南中药材产量不断下滑,供应紧缩带来了市场价格的上扬,200多种中药材价格不断攀升。目前市场上80%的中药材品种都在上涨,年平均涨幅在30%左右。
       
        云南省药材商会预计,由于云南的干旱依然在继续,中药材供应紧张的局面还将进一步持续,中药材价格或将持续上涨。
        
        部分药企停产限产
        
        记者近日从本市多家药企了解到,由于中药材价格暴涨,不少中成药成品已经出现成本倒挂,为了减少进一步亏损,有的药企已经限产或停产部分产品。
       
        东田药业董事长田秀东说,公司有一款治疗咳嗽的益肺胶囊,所使用的党参、黄芪、麦冬、川贝母等十多味药物,均出现大幅上涨,其中川贝母从每公斤几十元上涨到八九百元,成药的零售价远远不及成本,因此不得不停产。
       
        “中成药药品主要是由国家定价的,因此企业单方面不能擅自涨价。”他说,即便允许调价,也要慎重考虑。
       
        “现在是生产,没有利润;但不生产,又失去市场。”陪都药业董事长唐良平深有同感。该公司使用的45种大宗中药材原料中,平均涨幅达到了33%以上,其中部分品种甚至上涨了数倍。比如山茱萸从每公斤20元上涨到了70元,涨幅达250%;五味子从每公斤70多元上涨到了120元;三七的价格更是在短短一年间上涨3倍。
       
        “目前腰腿痛胶囊、陪都麒麟膏、创可贴、狗皮膏等产品,都开始限产。”唐良平说,以该公司生产的以三七为主要原料的腰腿痛胶囊为例,由于三七价格暴涨,现在每盒的生产成本就要七八元,而招标采购价只有4元多,所以只好停产。另外,“陪都麒麟膏”生产成本每贴1.5元,而招标采购价每贴才1.5元,如此一来,还要倒贴物流、人工和其他费用。“现在先稳住阵脚,绝不搞盲目扩产。”唐良平表示。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