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稀土行业产能过剩 半年用完全年配额
稀土行业产能过剩 半年用完全年配额
  • www.chemmade.com
  • 2011-08-03 09:20:20
  • 南方报网—南方日报
  •   尽管年刚过半,但2011年我国稀土生产指标9.38万吨却已经耗尽,这甚至引发稀土开采企业呼吁在8月初进行“停产”的消息。业内专家认为,稀土配额的耗尽与生产能力过剩密切相关,今后随着对稀土的掌控能力的加强,配额控制仍将进一步加强。

      稀土产业开始为前些年的“一哄而上”买单

      昨日有媒体报道称,五矿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五矿有色倡议全国稀土分离企业“在8月初立即主动停产,确保稀土市场平稳运营”。

      而五矿呼吁的“停产”消息造成下游企业的恐慌。其中,永磁材料是风电机组的主要原料,节能灯、电动汽车也是稀土的下游产业,稀土企业会否停产、稀土价格的走向成为下游产业关注的焦点。

      根据今年3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稀土“总量控制指标”,今年我国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9.38万吨,其中轻稀土8.04万吨、中重稀土1.34万吨。然而,全年指标上半年就悉数耗尽,业内人士对其中原因也所见不同。

      万联证券分析人士王桥认为,上半年的稀土指标耗尽是可以预料的,因为稀土价格高涨,必定引起行业内产量跟着上扬,企业借此争取更大利润。从今年年初开始,稀土价格由过去的“白菜价”暴涨成“黄金价”,由此吸引了众多稀土企业纷纷投身到稀土资源争夺,甚至出现以当地环境为代价的乱挖滥采以推高稀土产量。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从2005年起,我国稀土产量已经连续5年超过10万吨,而与此同时,指令性生产计划为平均每年8万吨,这就意味着稀土超额生产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据中国稀土学会粗略估计,2010年,我国稀土实际产量约13万吨,而国土资源部设定当年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8.92万吨。

      而在置身稀土公司内部的人士看来,“价格”或不是稀土配额指标快速耗尽的最主要原因。据广东一家不愿具名的稀土公司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今年稀土配额的快速用完,其实与目前价格的高低影响不大,由于众多稀土企业属于国有企业,基本上不会有抢冲额度的冲动。这一状况的形成其实与既有的庞大的生产能力相关,前些年“一拥而上”形成的产能过剩,导致大部分年份的配额其实都比较早地使用完成。

      稀土价格并未“高得离谱”和十年前价格差不多

      今年上半年,各大品种稀土经过几轮疯涨,诸多品种价格已经“翻几番”。然而,自7月下旬以来,一波稀土的价格“下跌潮”似乎让人们对这个战略性资源“失去信心”。据上海有色金属网昨日报价,氧化钕的价格已经下跌至138万-143万/吨,较上个月高位下跌幅度达20%左右,而其它品种价格也有不同幅度的下跌,而“轻稀土掉得尤为厉害”。

      而在稀土价格下滑的同时,需求却在进一步增加。根据高盛的分析报告,2011年稀土供应缺口或将达到“顶点”。另有研究公司认为,全球稀土需求有望以年均7.1%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全球需求将达到18万吨。

      对于前一段时间稀土价格的飙涨,上述不愿具名的稀土公司负责人表示,由于全球稀土基本靠中国出口供应,加上目前国内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造成的需求,导致稀土使用量加大,再综合市场的“赚钱效应”,使得稀土的价格居高不下。该负责人认为,当前国内稀土价格并没有“高得离谱”,“其实和十年前的价格差不多,甚至还没达到十年前价格的高点,造成舆论觉得稀土价格高的原因是国内人们用便宜的东西用习惯了”,未来稀土价格不会再下跌到“白菜价”的地步。

      对于国家加大对配额的控制力度,该负责人表示,由于稀土资源的战略性地位,国家将越来越掌握稀土的支配权,甚至有传闻要推出稀土“专用发票”,稀土的战略性整合“开弓没有回头箭”,目前稀土领域从上到下进行整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后稀土的配额控制仍将进一步加强。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