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油荒”来袭之说暂不必过分担忧
“油荒”来袭之说暂不必过分担忧
  • www.chemmade.com
  • 2011-06-05 07:40:12
  • 中国经济导报
  •     对于前期原油大跌引发国内成品油下调窗口开启的预期,卓创资讯曾指出,若三地原油均价维持在116~108美元/桶的区间,国内成品油调价将进入“休眠”阶段。截至5月30日,三地原油均价仅在5月23日一天跌至107.59美元/桶,其他时间均保持在110美元/桶上下波动,因此6月中旬调价窗口未必开启,所以市场心态也渐渐回稳。

        卓创数据显示,在成品油下调无望的局面下,前期一度大跌的汽柴油市场价格也逐步回稳。截至5月27日,国内主营93#汽油车提批发均价为9440元/吨,较月初下跌190元/吨;0#柴油车提批发均价为8512元/吨,较月初下跌78元/吨。而最为敏感的山东地炼市场五月跌幅较大,其中,93#汽油均价下跌700元/吨至8640元/吨,0#柴油下跌240元/吨至8329元/吨。

        六月的成品油市场仍将受多重因素制约。不过在调价无望的背景下,干旱、电荒等因素仍将影响国内成品油市场动向。

        ――干旱因素

        近期,长江淮河大旱造成沿江一带电煤船运受阻,农业生产也受到重大影响,尽管当前大旱对沿江一带成品油暂未带来实质影响,但远期来看,随着沿江一带成品油需求的增加,尤其是柴油将有一定的支撑。

        不过,对于干旱及即将开始的夏收,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也做了充足的准备,其中江西中油销售在前4个月追加资源配置计划5.1万吨的基础上,5月又申请追加0.8万吨成品油;湖北销售以社会效益为重,不惜高价通过水路从长三角地区采购柴油;江西销售5月外采成品油3.9万吨,进一步提高了后期资源的保供能力。中石化荆州石油分公司1至4月,柴油投放量同比增长了27%。

        资源方面,从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数据来看,截至5月20日沿江四省柴油总库存为99.3万吨,尽管较5月初的102.7万吨下降约3.3%,但当前资源供应尚未出现严重短缺的局面。当然中油销售公司人士也表示,受干旱影响,虽然华东资源走水路到货有一定影响,但总体影响并不大。

        价格方面,近期国际原油大幅震荡,造成本月初一度开启的上调窗口关闭,进而造成了国内成品油市场出现明显松动的迹象。然而沿江四省柴油价格却一直稳定于最高零售限价,并未出现明显松动,据当地石油公司人士反映,主要是预期抗旱用油将有支撑,且当地资源并不理想,所以价格并未跟随国内其他市场出现明显的松动。

        ――电荒因素

        关于电荒能否导致油荒再现,卓创资讯认为,电荒的根本问题是煤电矛盾和运输瓶颈,也就是体制问题。因为油涨,煤炭跨省运输成本就高;煤价涨,电荒更严重。虽然油、电价格有一定的联系,但电荒并不足以成为油荒的真正根源!

        而从当前市场来看,“电荒”因素也并未被放大,据华东地区石油公司人士反映,目前各地石油公司已销未提资源依旧较多。而面对高价,终端需求也较为低迷,造成了近期市场价格出现了一定的松动。

        尽管有消息称,受“电荒”预期带动,近一个月以来,沿海一带柴油发电机销量爆增,但柴油消费仍无明显提升,因此心理预期在当前市场操作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卓创资讯认为:随着原油高价对国内成品油影响的短暂消失,近期电荒、干旱成为市场炒作的焦点,造成国内成品油供需基本面被忽略,心态因素也成为成品油涨与跌的主要推手。另外社会舆论也将局部地区的供求因素放大,造成了当前国内成品油市场的畸形状态。

        其实从去年国内爆发大面积油荒后,国家相关部门及主营单位已经做出多项保障油品供应的措施,以稳定国内市场。近期来看,商务部下文停止成品油出口、中石化下达超产补贴奖励政策、终端销售控量出货等,均保证了当前市场的资源供应。尽管仍有用户反映批油困难,但我们可以看到在去年油荒时,最先紧张的是加油站零售,而当前加油站均正常出货,并无明显紧张迹象;而个别地区主营销售也表示,近期资源到货集中,油库难以接收到位资源,只能分发至各县区加油站,也足以证明“油荒”来袭之说暂不必过分担忧。

        只不过对于抗旱、电荒用油的预期,将支撑局部地区资源的消化。而当前各地主营单位资源控销,有助于抑制中间商借机囤油的投机操作,所以在政策调价暂无希望的局面下,6月的国内成品油或将保持一种稳定局面,只不过局部地区资源紧张局面或难避免。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