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抗生素市场又受追捧 新一轮扩产高峰来临
抗生素市场又受追捧 新一轮扩产高峰来临
  • www.chemmade.com
  • 2011-04-01 09:28:24
  •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   自去年开始,我国抗生素进入新一轮扩产潮。目前国内众多企业开始集中扩产硫氰酸红霉素,今年国内该原料药的市场总产能有望突破万吨。另外,氨曲南、磷霉素等小品种抗生素药物也备受关注。这一轮抗生素原料药和制剂项目投资热的特征明显:我国抗生素产业正在全球争取更多市场份额,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并向下游高附加值产品延伸。
      
      随着抗生素中间体硫氰酸红霉素价格的水涨船高,目前国内众多企业开始集中扩产硫氰酸红霉素,今年国内该原料药的市场总产能有望突破万吨。
      
      3月25日,四川科伦药业发布公告,将投资39.923亿元生产硫氰酸红霉素(以下简称“硫红”),头孢系列中间体产品。
      
      3月28日,在四川科伦药业的股东大会上,公司总经理刘革新介绍说,之所以要进军抗生素领域,是看到了其广阔的市场空间。据科伦药业预测,其伊犁抗生素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8亿元,净利润14. 84亿元。项目总投资利润率37.17%,投资回收期6.36年(含建设期)。刘革新说,上述利润预测是经过了两大“压力测试”, 即在抗生素产品价格的最低点以及同行业的领头企业亏损10%这两项极端条件下计算出来的。
      
      而据上海证券报调查,除了科伦药业外,还有若干企业正在摩拳擦掌,欲分“硫红”一杯羹。如山东方明药业、宁夏太平洋(11.28,-0.01,-0.09%)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等。
      
      据知情人士透露,山东方明药业的投资规模为5.36亿元,计划建设1500吨硫红的产能;而宁夏太平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也计划未来打造2000吨“硫红”新产能,投资规模将达到5.3亿元。
      
      “硫红”市场迅速升温
      
      据专业人士介绍,硫氰酸红霉素不仅是新型半合成红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和克拉霉素的关键中间体原料,还是兽用抗生素。数家企业的集体扩产将迅速推动硫氰酸红霉素市场的升温。
      
      据健康网原料药行业研究员周健预测,如果加上今年所有正在扩产企业的新建产能,今年中国“硫红”市场的总产能规模将突破万吨。而2010年的国内总市场规模为7000吨,今年的增幅不出意外的话,将达到40%左右。
      
      众企业为何对“硫红”情有独钟?
      
      据健康网的原料药每日价格显示,从去年到目前,“硫红”的单价一直在稳步上涨。在2010年下半年,“硫红”的单价还在430元/公斤上下,到3月30日,其价格已经飙升到550元/公斤。
      
      近期硫氰酸红霉素还出现有价无货现象。据周健介绍,几大企业货源相对短缺,价格上没有太大变化,目前市场报价在530-550元/公斤,成交价格略低;质量稍微差些的产品,价格虽然相对低一些,货源也比较紧张。他还表示,今年上半年新投产企业很难出货。
      
      小品种亦受追捧
      
      事实上,自去年开始,抗生素就进入新一轮扩产潮。氨曲南、磷霉素等小品种抗生素药物也备受关注。
      
      福安药业(38.350,0.05,0.13%)今年3月22日上市。据公司一位人士介绍,该公司拥有先进的氨曲南原料药工艺技术,2009 年氨曲南原料药市场占有率为48.09% ,稳居市场第一位。公司计划总投资12771 万元新建氨曲南原料药车间,达产后氨曲南原料药生产能力由目前的40 吨/年提高到110 吨/年,项目建设期为两年。
      
      据介绍,氨曲南在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面的治疗优势使其原料药销量从2006 年的4.56 吨增长至2009 年的84.91 吨,增长18 倍。
      
      而自去年超级细菌爆发以来,相关药企也正在布局磷霉素产业。据相关人士介绍,磷霉素入选卫生部治疗“超级细菌”的药物目录后,以其安全、优越的治疗效果,迅速成为抗生素市场的新宠。在对抗超级病毒的战役中,磷霉素的需求量开始井喷。
      
      据知情人士介绍,去年底,原料药生产巨头东北制药(18.30,0.08,0.44%)为应对超级细菌,借整体搬迁投入50亿元建立新的生产基地,其中一部分将投向磷霉素原料药和制剂生产。目前,磷霉素普遍在基层推广,在社区医院,乡村诊所应用非常广泛。在广大的二、三线市场,存在3亿支/年的市场需求。
      
      面对抗生素扩产态势,医药产业资深从业人士表示,目前中国医药(20.16,-0.29,-1.42%)企业正在承接国际的产业转移。因为部分抗生素产品很多国外公司已经不再生产了,但在国内市场很大,所以国内相关企业热衷于扩产。
      
      这一轮抗生素原料药和制剂项目投资热的特征比较明确:我国抗生素业正在全球争取更多市场份额,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并向下游高附加值产品延伸。
      
      据悉,目前哈药集团为俄罗斯市场建设的首个粉针制剂车间已经正式投产,投产后该车间年生产能力将达到2000万支抗生素,不仅能满足俄罗斯国内需求,还可以出口到其他独联体国家。
      
      业内人士同时提醒,因滥用等问题,抗生素药品是去年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加大监管的对象,并处于不断降价的态势。只有做到行业龙头,企业才能得以良性、健康的发展。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