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首个超高分辨率分布式量子传感网络问世
首个超高分辨率分布式量子传感网络问世
  • www.chemmade.com
  • 2025-10-31 10:36:08
  • 科技日报
  •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量子技术中心团队取得一项突破性进展:成功构建了全球首个具备超高分辨率的分布式量子传感网络。该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标志着量子传感技术向实用化迈出了关键一步,同时为下一代精密测量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也为量子科技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


    确测量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石,在生物成像、半导体缺陷检测以及深空天文观测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传统传感器技术长期受限于“标准量子极限”,难以在精度和分辨率上进一步突破。为此,科学界将目光投向分布式量子传感器——一种通过将多个分离的传感器连接至同一量子系统,利用量子效应提升测量性能的前沿技术。尽管该领域在提升测量精度方面已取得进展,但在高分辨率成像中的实际应用尚未得到充分验证。


    团队此次采用了名为“多模N00N态”的量子纠缠态,显著提升了传感器的分辨率与灵敏度。与以往研究中依赖的单光子纠缠态不同,多模N00N态通过在多个路径上纠缠多个光子,生成更为密集的干涉条纹,从而实现对微小物理变化的高灵敏探测和更精细的空间分辨。这一技术不仅逼近海森堡极限(量子测量理论中的最高精度边界),更首次在实验中验证了其在超高分辨率成像中的可行性。


    在实验中,团队构建了跨四种路径模式的双光子多模N00N态,并利用该系统同时测量两个独立的相位参数。结果显示,测量精度较传统方法提升了约88%,在实验层面实现了接近海森堡极限的性能,突破了以往仅在理论层面的设想。


    该技术在多个高科技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在生命科学中,可用于对亚细胞结构进行高清晰度成像,突破传统显微镜的分辨极限;在半导体工业中,有望精准识别纳米级电路缺陷,提升芯片良品率;在太空观测方面,可帮助解析遥远星体中原本模糊不清的结构细节。


    团队表示,这项研究展示了基于量子纠缠的实用化传感网络的巨大潜力。未来,若能与硅光子学量子芯片技术相结合,该系统有望拓展至更广泛的日常应用场景。

    总编辑圈点


    本文中这一量子传感网络,将超高分辨率测量能力带入工程化维度——其意义不仅在于突破了海森堡极限的理论边界,更在于为生物医学、半导体制造等产业提供了超越经典物理极限的观测工具。这种技术有望重塑精密制造业的质量控制范式,使纳米级缺陷检测成为常态;而在生命科学领域,或能实现对细胞动态过程的分子级监控,推动疾病机理研究进入新维度。随着量子芯片集成技术的发展,这一系统可能真正走出实验室,推动量子技术从科研工具到产业引擎的转变。


  • 文章关键词: 传感网络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