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全球首台中红外波段太阳磁场望远镜启用
全球首台中红外波段太阳磁场望远镜启用
  • www.chemmade.com
  • 2025-10-20 09:56:54
  • 科技日报
  • 观测太阳磁场有了“火眼金睛”。近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用于太阳磁场精确测量的中红外观测系统”(以下简称“AIMS望远镜”)通过结题验收,并正式启用。作为全球首台中红外波段太阳磁场专用观测设备,未来它将揭开太阳在中红外波段的神秘面纱。


    10月1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举办AIMS望远镜研制总结暨未来科学规划研讨会。会上,AIMS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邓元勇表示,该望远镜的建成不仅填补了国际中红外太阳磁场观测的空白,也为后续高海拔地区建设大型天文设备提供了重要参考。


    实现多项关键技术突破


    太阳磁场堪称驱动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等剧烈爆发的“能量总开关”。精确测量太阳磁场,不仅是理解太阳乃至恒星物理过程的核心,更是预警“空间天气”、保障技术系统安全的关键。


    “然而,尽管强烈的太阳磁场活动会直接影响地球的通信导航和电网安全,但目前的测量,主要是在可见光波段,测量精度有限。”邓元勇说,“这极大地制约了我们认知和预报太阳活动能力的提升。”


    为实现对太阳磁场的精确测量,邓元勇团队怀着“做国际上独一无二的设备”的初心,于2015年启动了AIMS望远镜的研制工作。他们“十年磨一剑”,历经冷湖选址、核心技术攻关、高原施工等重重困难,终于在2025年建成了AIMS望远镜。


    作为我国首个工作在中红外波段的天文望远镜,AIMS望远镜实现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将太阳磁场的测量由间接推算转变为直接测量,成功将太阳磁场的测量精度提高了一个量级。


    比如,在太阳磁场直接测量方法方面,科研团队通过12.3微米中红外波段观测,利用超窄带傅立叶光谱仪直接测量塞曼裂距,将磁场测量精度提升至优于10高斯量级,解决了太阳磁场测量百年历史中的一个瓶颈问题;在核心部件国产化方面,AIMS望远镜采用离轴光学系统设计,红外光谱和成像终端及真空制冷系统等全部部件均为国产,体现了中国天文仪器的自主创新能力。


    此外,AIMS望远镜还首次实现中红外波段太阳光谱和成像的常规观测。邓元勇介绍,调试及试观测期间AIMS望远镜已成功获取多个中红外波段的太阳耀斑数据,为揭示太阳剧烈爆发中物质与能量转移机制、研究磁能积累与释放提供了新数据支持。


    落户冷湖的艰辛超乎想象


    AIMS望远镜建设于海拔4000米的青海冷湖赛什腾山D观测平台。这里空气稀薄,环境严酷,却拥有中红外波段观测太阳的绝佳条件。将精密的光学设备落户于这片土地,考验的不仅是科学智慧,更是坚韧不拔的工程毅力。


    2020年圆顶基建开工、2022年底望远镜主体基本建成,2023年9月进入试观测阶段……一个个里程碑的背后,是团队在“生命禁区”中与高寒、缺氧等极端环境的持续搏斗:由于道路不通,建观测塔的材料全靠直升机吊运;没有住所,施工人员只能栖身于集装箱,靠煤炉生火取暖,每天的水和食物需要从住处带上山。


    “更大的挑战出现在2022年。这一年,望远镜的光学系统因高原低温出现像质下降,我们不得不返回所内解决,从查找原因到彻底解决历时近半年。”AIMS技术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王东光回忆,“与望远镜对接后,傅立叶光谱仪因电磁干扰无法获取光谱信号,历经20多个日夜的摸索,通过多层滤波、隔离与严格接地等手段,终于在2023年7月15日成功接收到清晰的太阳光谱。”


    “看到‘初光’那一刻,我知道,这个望远镜成功了。直到这一天,压在心里几年的压力终于释放了。”王东光说。这道“光”不仅照亮了荒凉的高原,更标志着中国在中红外太阳观测领域实现了新的跨越,为人类理解恒星物理打开了新的窗口。


    如今,AIMS望远镜已正式转入科学产出阶段,其观测数据有望为中国的太阳物理前沿研究、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预报提供重要支撑。“未来,我们将针对AIMS仪器、数据特色,提出中红外波段观测与多波段联测的协同方案,进一步探索太阳磁场的未解之谜。”邓元勇说。


  • 文章关键词: 望远镜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