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苯期货和期权为上中下游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
纯苯期货和期权于7月8日在大商所正式挂牌上市。纯苯产业链上承石油和煤两大基础能源,下接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产业,终端产品涉及家电、汽车、纺织、染料,应用十分广泛。纯苯期货和期权的上市,为产业链上中下游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纯苯生产国和消费国,2024年,我国纯苯产能和表观消费量分别占全球的39%和43%。华东地区是我国纯苯最大的生产地和消费地,去年该地区纯苯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占全国的55%和64%。
在纯苯期货和期权上市满月之际,笔者在大商所的带领下,历时5天,走访了涵盖纯苯、苯乙烯及其下游的众多生产企业,包括炼化企业、终端家电生产企业、贸易企业以及交割库等,总计13家相关企业,深入了解了纯苯市场的现状与定价方式、生产调节模式,以及企业运用纯苯、苯乙烯等期货和衍生品的情况。
纯苯产销与定价方式
我国纯苯产能集中度适中,产能排名前三位的企业产能合计占比接近40%。其中,中石化产能占比17.6%,且产业链向下游延伸,除满足自身需求外,剩余产能外销,并深度参与进口贸易和内贸市场,中石化价格成为国内纯苯市场的主要参考价格之一。
在走访调研中,笔者了解到,不同规模炼厂的纯苯销售方式有所差异,大炼厂纯苯销售以合约形式为主导;定价方式上,以中石化华东价格为基准,参考山东价格和主流资讯价格。
例如,某大型国有炼厂纯苯的贸易量在220万~230万吨/年,其中华东市场贸易量超过100万吨/年,定价参考中石化标准。连云港某炼厂纯苯产能较小,产品以外销为主,合约与现货的销售比例为3:7,现货通过企业竞拍平台达成交易,运输方式以公路自提为主,主要流向苏北、安徽,指导价参考华东地区主流资讯价格。烟台某炼厂纯苯销售定价以中石化华东价格为基准,采取现货销售模式,车运方式较为灵活,适用于现货交易,合约货则主要以船运为主。东营某炼厂纯苯销售年度长约占比在60%以上,定价参考华东主流资讯价格,现货销售1~2周确定一次价格,销售范围主要集中在山东,物流运输以车运为主,少量船运,提货方式多为自提。
受调研苯乙烯生产企业外采纯苯多为一口价+仓单模式,进口主要来自日韩、东南亚等地区。例如,连云港某企业纯苯均为外采,定价模式为一口价,也可接仓单。其进口货源来自韩国,现货直接采买,在行业利润收窄的情况下,会降低合约比例,根据现货价格灵活调整。淄博某苯乙烯生产企业,其纯苯原料的获取途径较为多样,涵盖少量自产、合约采购、招标采购以及向地炼厂家直接采购等方式。该企业在定价时,主要以地炼市场的情况作为依据。
受调研贸易企业的纯苯采购价多参考安迅思港口价格、普氏FOB韩国价格、中石化价格确定,进口来源以韩国、东南亚地区为主。常州某贸易企业的纯苯采购中,合约和现货贸易各占一半,定价依据安迅思港口价格和中石化价格。南京某贸易企业的纯苯采购来源包括韩国货源、炼厂货源及贸易商货源,并参与纸货交易,以中石化合约为主,主要对接华东、华南公司,业务体量较前几年有所收缩。江阴某贸易企业,纯苯进口以东南亚和日韩地区为主,今年贸易量扩大了2~3倍,同时,也会根据市场机会,结合纸货一同进行操作。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持续升级,加氢苯的质量取得了显著提升。部分加氢苯的质量已接近甚至部分超越石油苯,其纯度可达99.99%,能够满足交易所的交割质量标准,苯乙烯、苯酚、苯胺等下游产品的生产企业一般接受加氢苯。然而,由于加氢苯在一定程度上会缩短催化剂的使用寿命,部分己内酰胺生产企业要么不使用加氢苯,要么要求按照特定比例调配使用。受此影响,部分商业库暂不接受加氢苯入库。
纯苯生产调节模式
油制石油苯的生产工艺丰富多样,主要涵盖催化重整、乙烯裂解、甲苯歧化以及多工艺路线等。其中,催化重整和乙烯裂解这两种工艺在整个生产工艺中所占比例分别达到37%和20%。具体而言,原油首先要经过常减压分馏获取重石脑油和轻石脑油。1吨重石脑油经过催化重整、芳烃抽提及甲苯歧化等反应后,能够产生0.044吨纯苯以及其他芳烃、汽油、轻石脑油等产品。而乙烯裂解工艺则以乙烯作为主产品,纯苯只是其副产品。
纯苯的开工情况通常紧密跟随炼厂常减压装置和裂解装置的开工节奏进行调节。炼厂在生产过程中会综合考量各环节的利润情况,更加注重物料平衡,纯苯的利润和库存状况对炼厂装置开工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倘若纯苯库存处于高位,炼厂为了保证较高的开工率,充分发挥规模效应以有效控制成本,可能会优先选择降价出货。此外,歧化的设计产能、与下游的匹配程度以及市场调节等因素都会对纯苯装置开工产生影响。歧化装置开工具有较高的灵活性,是影响纯苯装置开工的边际变量。
纯苯装置的检修周期通常为三年一次大检。在进行小规模故障检修时,能够对其他装置的负荷进行调节,这种情况下对市场的影响较小。即便在市场不景气时,检修引发的波动也较为轻微,且一般都在企业的计划调整范围内。
加氢苯工厂的检修费用相对较低,产能调整的灵活性较强。常规检修一般每年开展一次,主要集中在冬季停工后以及春季开工前这两个时间段进行。
纯苯市场现状与展望
受调研的部分企业表示,今年纯苯市场整体呈现低迷态势,行业利润空间较小,其核心原因是下游终端需求不足。
展望下半年,纯苯市场将处于供需双增的格局。下半年计划投产的纯苯装置产能总计超过100万吨,下游新增装置主要以苯乙烯为主,且大多集中在四季度。进口方面,8月,纯苯进口量有所下降,同时美亚套利窗口关闭,这使得后期进口端仍面临压力。
需求方面,苯乙烯新装置投产利多纯苯需求,但终端消费难以出现明显亮点,或导致苯乙烯供需边际转弱。据企业反馈,ABS行业需求变化不大,年需求量约600余万吨,随着新产能的投放,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导致价格一直处于较低水平。EPS行业上半年出口有所增加,但国内需求下降,主要是因为下游客户转移至东南亚、中东等地区。考虑到上半年“抢出口”以及国补政策等因素,可能已经透支了后续的出口和内需,因此下半年“金九银十”期间终端需求难有超预期的表现。
库存方面,部分山东苯乙烯生产企业的产品库存处于较低水平。然而,从全国范围来看,纯苯和苯乙烯库存已升至今年以来的偏高水平,月差基本能够覆盖无风险套利成本。苯乙烯库存偏高,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苯乙烯新产能的释放使得供应增加;其二,高利润激发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装置大多满负荷运行。
结合国内纯苯产业链新增产能以及装置检修计划来看,预估8月纯苯将会呈现去库格局,9—10月则可能转为累库格局;预估8月苯乙烯会小幅累库,9月库存有所去化。目前,苯乙烯-纯苯价差在1000~1100元/吨的区间波动,部分企业认为未来价差仍存在阶段性压缩预期,但整体空间有限,进一步压缩至800元/吨以内的可能性较小。
“反内卷”政策在短期内对化工链条的影响相对有限。我国纯苯的进口依存度约为15%,苯乙烯的年出口量仅几十万吨,出口占比较低,对整体影响不大。以ABS为例,国内投产20年以上的ABS产能数量不多,受该政策的影响较小。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加氢苯,它是焦煤在炼焦过程中生成粗苯后进一步加工所得,因此,加氢苯受煤炭行业“反内卷”政策的影响较大,导致粗苯价格有所上涨。然而,纯苯的价格更多由石油苯定价主导,波动幅度不大,这使得加氢苯的利润受到挤压。
企业参与纯苯、苯乙烯期货衍生品情况
纯苯生产企业套期保值的主要方式是参与期货交易。某大型国有炼厂的下属单位积极响应参与期货市场的号召,目前已有近30家单位参与。烟台某炼厂在纯苯期货运行稳定后,有申请成为交割库的意向。东营某炼厂拥有期货团队,参与化工品期货的总体规模达到10万吨/月,主要业务为期货套期保值。
贸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模式更为多样。江阴某贸易企业在苯乙烯品种方面,针对下游工厂和贸易商开展基差点价、后点价以及锁基差等业务。在纯苯品种上,该企业交易新加坡市场的BZN(纯苯-石脑油价差)掉期合约。随着纯苯期货的上市,企业将逐步参与价差交易和套期保值,具体模式涵盖纯苯内外盘套利、国内区域套利以及期货与纸货价差套利等。常州某贸易企业未来计划参与期货套期保值以对冲风险,同时还将参与基差交易、跨品种套利等活动。
纯苯期货和期权的上市补充了产业链品种,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了更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当前,纯苯期货主力2603合约距离交割时间较远,现货企业的操作难度较大。不过,从纯苯期货上市后的整体运行状况来看,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联动性较强,后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近月合约价格对现货报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此外,纯苯和苯乙烯期货的参与群体高度一致,后续有可能借鉴苯乙烯的模式,形成纸货和期货的价差交易。与此同时,部分参与纸货市场的中小型企业,出于对信用风险的考量,将逐渐转移到标准化、公开透明且监管严格的期货市场,这无疑会提升纯苯期货的市场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