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7月31日发布数据显示,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3%,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1%和50.2%,我国经济总体产出保持扩张。
生产指数保持扩张,价格指数继续回升。数据显示,7月份,生产指数为50.5%,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制造业生产活动继续保持扩张。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表示,我国多地遭遇高温热浪、暴雨洪涝以及干旱等极端天气,给户外施工作业、居民日常生活等带来阻碍,进而影响市场需求的释放。
银河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迪认为,7月份PMI数据展现了我国经济韧性。其中,生产端在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下依然保持扩张区间;内需虽然下滑,但未来在以旧换新、新生育补贴等扩内需政策带动下,或继续回升。不过,外需在长期“抢出口”的影响下已开始边际下滑。
受近期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1.5%和48.3%,比上月上升3.1和2.1个百分点,其中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自今年3月份以来首次升至临界点以上,制造业市场价格总体水平有所改善。
文韬认为,制造业市场价格趋稳回升主要是基础原材料行业所带动。从近期价格指数走势看,当前市场价格协同性有所改善,但价格内卷问题仍然存在。近期推出的整治“内卷式”竞争有助于推动产业链价格良性传导,促进制造业利润和效率提升。
在东方金城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看来,随着国内主导的煤炭、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冲,预计7月份PPI环比转正,同比降幅收窄至-3.0%左右。不过,当前工业品价格低迷主要是受消费需求疲软和房地产投资下滑拖累,“反内卷”对工业品价格及整体物价的推升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当前,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依然承压,虽然“反内卷”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需错配下企业过度低成本竞争的问题,但若需求端不能持续回暖,相关“反内卷”措施效果的可持续性将面临挑战。
张立群认为,7月份制造业PMI在荣枯线下小幅下降,未来应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显著扩大政府公共产品投资规模,通过提高基础设施投资,带动企业订单量增加。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
格林大华期货首席专家王骏表示,随着政策效应持续释放,“两重”“两新”和消费补贴等一系列扩内需政策落地,未来我国投资与消费活动有望继续稳步回升。此外,我国高端制造、绿色转型和数字化升级等积极因素持续积累,预计年内制造业景气度将逐步改善,5.0%左右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