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 预示经济衰退难逃?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 预示经济衰退难逃?
  • www.chemmade.com
  • 2023-07-07 10:10:51
  • 第一财经
  •   大宗商品基准标普高盛商品指数(S&P GSCI Commodities Index)显示,以美元计,全球大宗商品在过去12个月内下跌了14.2%。具体来看,在截至6月30日的过去12个月里,工业金属价格下跌3.8%,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商品价格下挫23.0%,原油价格已经回落至2022年年初俄乌冲突前水平,包括谷物、小麦、糖等在内的农产品价格亦下滑3.5%。

      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称:“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反映了全球经济下行,总体需求萎缩,主要经济体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均跌至荣枯线下方,全球出口出现较大幅度负增长。全球经济衰退已经发生,并且还将持续。”

      纵观标普高盛商品指数在疫情期间的表现,2020年疫情突袭全球,为防疫措施导致能源价格暴跌,高盛商品指数全年下滑23.7%,此后两年由于供应瓶颈、通胀抬头,该指数于2021年和2022年分别反弹40.4%和26.0%。

      就能源价格这一分项,2020年至2022年间,三年回报分别为-46.3%、60.7%以及42.3%;农产品价格方面,三年回报分别为14.9%、24.7%以及12.1%,直至今年才出现下滑势头。

      商品价格下跌是衰退前兆?

      从历史上看,工业金属等大宗商品往往会先于PMI等经济领先指标走低。

      商品数据公司Kpler高级商品分析师伊安森(Reid I’Anson)表示,铁矿石和铜是全球经济周期性部分的晴雨表,在建筑业和制造业当中应用广泛,上述行业中的不少领域已经陷入衰退,将导致更广泛的经济下滑,尤其是在西方国家。

      美国银行也表示,铁矿石主要用于制造钢材,后者是建筑和工程项目的重要材料,由于建筑业需求低迷,年初至今,钢铁和铁矿石平均价格同比下跌16%,水泥等其他原材料也受到拖累,库存水平达到75%。

      欧美经济数据显示,美国6月ISM制造业PMI为46.0,为2020年5月以来的最低值,连续八个月低于荣枯线50,创2008~2009年以来的最长萎缩周期;6月欧元区制造业PMI同样跌至2020年5月以来的新低,报43.4,连续12个月低于荣枯线。

      另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6日公布的数据,6月全球制造业PMI为47.8,连续九个月低于50。该机构称,指数连续保持在50以下,且再次创出阶段新低,意味着全球制造业下行态势有所加剧,复苏之路仍面临较大挑战。

      惠誉评级首席经济师库尔顿(Brian Coulton)在近期发送给记者的报告中表示,未来两年内,全球经济活动将因货币紧缩政策的影响而陷入迟滞,基于这一假设,该机构预计,今年发达国家的总体增速为1.0%,将2024年经济增速下调为0.8%,库尔顿称上述预测远低于全球均值,显示美国和英国经济已经出现衰退迹象。

      大宗商品尚未筑底?

      然而,大宗商品可能还未完成筑底。

      世界银行曾于4月底发布报告,预计今年大宗商品价格将下滑21%,如果成真,将是自疫情以来价格降幅最大的一年,直至2024年,商品价格才会企稳。

      世行表示,尽管价格走低,但消费者可能仍会承压,因为所有主要大宗商品类别的价格仍然远高于疫情前水平,使得通胀压力难消。报告显示,去年化肥的实际价格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而食品的实际价格则来到1973~1975年粮食短缺以来的第二高水平。

      “欧美通胀率仍然高企,远未达到央行设定的目标,因此,美国、欧洲的加息进程尚未结束,全球利率在下半年仍呈上升态势,这又将驱动全球经济进一步下行。以此推断,在经济走弱导致需求萎缩的背景下,下半年大宗商品价格仍以下行趋势为主,尤其是能源和工业品走势较弱,相对而言,与经济运行相关性较低的黄金和农产品则会横盘,甚至略有上升。”吴照银分析道。

      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部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也对记者表示,在紧缩政策的背景下,衰退风险仍然很高,故继续看淡原油。“一方面,全球经济放缓、能源需求走弱导致原油持仓低迷;另一方面,俄罗斯出口并未减少,只是改变目的地,供应超预期导致库存增加。不过,未来一到三个月,由于中国的需求更加强劲,原油价格可能得到良好支撑”。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大宗商品、价格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