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化肥氯碱生产技术:接轨国际显实力
化肥氯碱生产技术:接轨国际显实力
  • www.chemmade.com
  • 2010-12-24 10:36:56
  • 中国化工报
  •     作为“十一五”期间开发和推广节能技术的重点行业,化肥和氯碱行业的清洁生产和节能技术迈上了新台阶。     
       
        化肥生产技术取得新进展     

        作为化肥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氮肥、磷肥和钾肥在“十一五”期间均有较大发展。磷复肥工业发展迅速,特别是高浓度磷复肥2009年产量更是达到1061万吨,彻底结束了高浓度磷复肥依赖进口的局面。     

        目前,30万吨/年磷酸、20万吨/年磷酸一铵、60万吨/年磷酸二铵、40万吨/年硫铁矿制硫酸、80万吨/年硫黄制硫酸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都基本实现国产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一些以往需进口的关键设备如料浆泵、磷酸氟回收尾气风机、转台式过滤机等国产化进程进展顺利。     

        胶磷矿精选富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低品位磷矿选矿产业化程度大幅度提高,从磷矿中提碘也已实现规模化;料浆法磷铵、氯化钾低温转化生产硫基复合肥、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等技术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多种缓释肥、控释肥逐步在大宗农作物上推广应用;磷石膏制各种建材产品的推进工作进展迅速,到2009年底,我国磷石膏的年综合处理量已占每年新增石膏量的20%。     

        在复合肥行业,代表全球造粒技术最高水平的高塔造粒技术代替了转鼓和喷浆造粒,降低了能耗,提高了产品质量。另外,溴化钾吸收式制冷机组目前已在氮肥和氯碱领域普遍应用,变压吸附技术在氮肥生产中广泛推广。     

        氯碱全氟离子膜国产化告捷     

        我国氯碱工业在“十一五”期间发展迅速,烧碱和聚氯乙烯产量都居世界首位,全行业围绕重大关键技术组织攻关,形成一批核心专利技术,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有力推动了氯碱产业的发展。   
        离子膜是氯碱工业核心设备电解装置的核心材料,我国现有氯碱工业装置规模超过3500万吨,是全球第一氯碱大国,但装置所需离子膜在全氟离子膜产业化之前全部依赖进口。我国对全氟离子膜工程技术组织了多年的科研攻关,“十一五”期间,全氟离子膜工程技术研究项目突破一系列膜材料关键技术,2010年6月30日,全氟离子膜成功用于万吨氯碱装置,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自主生产全氟离子膜的国家。     

        新技术力促节能减排     

        “十一五”期间,氯碱行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力度,开发和推广了一系列节能新工艺、新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能量利用率,为行业实施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持。 氯碱行业开发的干法乙炔技术,有效解决了电石渣浆污染、占地问题,实现了乙炔的连续生产。该项技术已在全国应用38套,被列入《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和《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     

        低汞触媒技术是氯碱行业污染减排的重大突破,该技术使触媒氯化汞含量由原来的10%降到6%以下,汞的消费量和排放量也大幅下降。到2010年上半年,低汞触媒的订购量比2009年全年使用量翻了一番,使用厂家也增加了25家,企业使用低汞触媒的比例在逐步扩大。     

        此外,盐酸合成炉尾气回收、氯资源二次利用等一系列创新技术的应用,使氯碱行业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都有显著下降,促进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少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多种化工产品联产,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