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欧洲能源危机给我们带来三点启示
欧洲能源危机给我们带来三点启示
  • www.chemmade.com
  • 2022-01-06 09:52:14
  • 经济日报
  •   能源短缺的苦果仍在欧洲传导。凛冬之下,欧洲天然气价格再度暴涨,数据显示,仅2021年12月内价格涨幅已超70%。2021年以来,欧洲天然气价格已上涨超600%。欧洲电价也处于疯涨状态,欧洲主要国家的电力均价都已超过每兆瓦时300欧元,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多国电价均处于历史高位,而2019年同期该数字仅保持在每兆瓦时50欧元以内。

      随着天然气价格飙升、欧洲电价暴涨,“能源危机”对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负面影响日益扩大。为最大限度节约能源,欧洲南部科索沃地区开始对近200万用户滚动断电;塞尔维亚被迫切断部分用户的电力供应;有关部门预计,新一年英国家庭能源账单将上涨超50%。在生产端,由于天然气荒,一些国家已出现电厂停工、小型能源企业破产、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涨、高耗能产业减产停产等情况,经济复苏进程受到较大影响。

      全球能源供需失衡叠加极端天气,困扰欧洲的能源问题短期看不到缓解迹象。愈演愈烈的欧洲能源危机,给同处能源转型期的中国带来三点启示:

      启示一,能源供给要寻求独立。欧洲之所以出现能源危机,主要是因为欧洲本土天然气产量下滑、俄气供应不及预期等综合因素造成。作为灵活性强且碳排放量较少的化石能源,近年来天然气在欧洲能源组合中的占比不断攀升。但欧洲的化石能源家底薄弱,约九成天然气依赖进口,其中大部分来自俄罗斯。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连接德国与俄罗斯的“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项目无法投入运营,俄罗斯对欧输气量处于低位,加剧了欧洲“气荒”。

      对我国而言,能源安全矛盾也突出体现在油气安全上。我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70%和43%。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未来,要不断提高能源自主供给能力,补好油气产能短板,充分推动国内石油、天然气增储上产。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调动油气上游投资积极性,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积极发展页岩气、煤层气等,加强油气储备能力建设。同时,要站在“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的战略高度,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创造条件提升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

      启示二,能源替代要科学部署。造成欧洲能源危机的另一大因素是过于激进的能源转型。放眼全球,欧洲能源转型最早最快,风能、太阳能等间歇性新能源装机容量大幅攀升,2020年欧盟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已超化石能源。但2021年夏季以来,受气候影响欧洲风电供给明显下降,大幅增加了对化石能源的需求。新能源替代过程中,如果能源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无法保障,将拖累能源转型进程。

      我国能源转型要坚持“先立后破”,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尽管装机容量快速攀升,但不能简单地考虑新能源技术的未来价值,我们仍需要很多年才能明确判断其长期可靠性和经济性。在能源转型初期要加大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电力输送通道和调峰电源建设,保障可再生能源消纳与电网安全,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打好坚实基础。

      启示三,能源转型要立足国情。过于单一的能源转型路径也威胁到欧洲主要国家的能源安全。为加快能源转型进度,以德国为首的多个欧洲国家“一边倒”转向新能源,先是大量关停火电,后又因潜在核污染大量放弃核电,最终在此轮能源危机中吞下苦果。反观法国,自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为实现能源自主开始大力发展核能,逐渐成为欧洲最大核电净出口国,有效保障了能源安全。

      对我国而言,富煤、少气、贫油的能源结构较难改变,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在充分发挥煤炭在能源系统中“压舱石”作用的同时,做到“吃粗粮干细活”,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现代煤化工,优化煤炭产能布局。根据发展需要合理建设先进煤电,继续有序淘汰落后煤电,最大限度减少煤炭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能源转型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