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公布的青海省第三批省级科技成果中,由青海盐湖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完成的“察尔汗盐湖固体钾矿溶解转化试验及工程化研究”科研课题经专家评价,认定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成果提出了察尔汗盐湖固体钾矿溶解开采最低含量氯化钾0.30%、工业可开采最低含量氯化钾0.5%的建议。由此估算,察尔汗盐湖可利用固体钾资源量还有约29622万吨,这将为国内钾肥生产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同时,该成果通过对难开采固体钾资源固液转化开采,将显著提高察尔汗盐湖钾资源利用率,可大幅度延长矿区服务年限。    
察尔汗盐湖是迄今国内最大、最主要的钾资源战略宝地,也是国内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该课题针对察尔汗盐湖固体钾矿开采难题,通过三种类型溶剂对比试验,选择镁钠型溶剂作为固体钾矿的主要溶剂,采用了浸泡式溶解开采技术,建立了固液转化参数预测模型,提出了固液并存盐湖钾资源规模论证公式,获取了固体钾矿溶解转化的工艺参数和固体钾矿溶解开采最低含量。通过溶解前后固体盐层取样分析,固体钾溶解率≥80%,溶矿后卤水最低氯化钾≥0.66%,溶解液固体钾可利用率≥85%,整体达到当今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已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据介绍,包括察尔汗盐湖在内的目前国内各区域干涸型盐湖中,以固态形式赋存的钾资源占到了相当比例,而从继续大力勘探开发国内钾资源,以满足不断增加的国内需求来看,这项科研成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介绍,察尔汗盐湖钾资源赋存形势既有液态型卤水也有固态型钾矿,且固态型钾资源量远远大于液态型卤水资源量。从钾资源开采工艺技术上看,几十年来主要采用的是采卤渠方式采掘原卤,再进行盐田化浓缩晒制提纯光卤石原矿供加工厂浮选生产氯化钾产品。然而,通过几十年的开采,液态型资源量逐年减少,这不得不给企业提出一个同时开采固态资源的课题。而纵观国内外技术,开采固态资源的最好工艺还是先将固态钾矿通过淡水溶解转化为液态钾资源,进而继续采用成熟的液态采掘工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