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光伏电站给黄河上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光伏电站给黄河上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 www.chemmade.com
  • 2021-08-30 09:49:35
  • 经济参考报
  •   一座光伏电站改变了尕尕的命运。大学毕业后,他成为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邛溪镇麻萨村一户牧民的“上门女婿”。因为在妻子家草场上建的花海光伏电站,他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

      阿坝州日照充足,属于全国太阳能资源富集区域。不断增加的光伏电站,让高原群众有了新的增收、就业渠道,当地发展旅游、农畜产品加工有了清洁能源。由此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之变,正为黄河上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尕尕的岳父红科甲原来有1500亩草场,养了270头牛。后来因牲畜太多、草场退化,有500亩被禁牧,剩了150头牛。2014年,红科甲把750亩草场租给光伏电站,年租金12万元、每5年调涨,家里3人在电站就业,每人月工资5000多元。红科甲把牛减少到100头,开起“牧家乐”,旅游餐饮收入一年有20余万元。

      “小时候苦得很,糌粑都吃不饱。住在柳条织墙、外敷牛粪的‘牛粪棚棚’里,一年四季就两套衣服。”日子红火起来的红科甲决定分家,4个儿女分成4个小家庭,他和三儿子住一块。“红科甲一家,已经摆脱了‘草原的束缚’。”邛溪镇镇长刚尖告诉记者,过去牧民不会轻易分家,因为分家意味着以家庭为单位,草场和牛羊数量减少,难以抵御严酷自然环境带来的风险。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在若尔盖县麦溪乡,40亩村集体草场上建设的光伏扶贫电站,使6个村的413名脱贫户,每人每年分得上万元。当地正抓住契机,大力减畜、保护生态,发展旅游和农畜产品加工业。

      由于电站普遍允许牧民定期进入光伏发电场割草,一些牧民还走出一条“光牧结合、生态封育”的致富新路。记者在红原、若尔盖两县的花海光伏电站、麦溪光伏电站、阿西光伏电站看到,太阳能板低处距地面1.5米、高处有2.8米,下面的牧草长得格外茂盛。

      “这是披碱草,这是黑麦草,秆长的叫老芒麦,都是川西北高原草甸上的主要牧草,根系具有很强的涵养水土功能。”阿坝州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研究员张大维说。

      记者在黄河上游几个畜牧业大县采访时,一些当地干部认为,黄河上游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减少对草原的破坏和依赖,光伏电站是一个好的选择。据阿坝州发改委介绍,目前阿坝州建成投产光伏电站总容量32.5万千瓦,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光伏电站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