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发改委陷入调价两难 业内称成品油价改失败
发改委陷入调价两难 业内称成品油价改失败
  • www.chemmade.com
  • 2010-11-30 09:48:36
  • 华夏时报
  •   面对“柴油荒”下柴油价格的混乱,尤其是央企中石油和中石化无视限价政策将柴油炒出天价,发改委终于忍无可忍了。
      
      11月23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部分在检查中发现的柴油价格违法典型案件,并处罚了包括中石油和中石化在内的6家企业。此招一出,中石油和中石化随即回应将在12月结束柴油紧张局面,同时市场层面也开始有所缓解,而汽柴油批发价均应声而下。
      
      与此同时,成品油调价窗口也再次开启,但抑制涨价和促进资源流通已成为当务之急,发改委陷入了纠结的两难之中。
      
      “天价”柴油惹怒发改委
      
      11月23日,国家发改委通报了6起近期查处的柴油价格违法典型案件,这6起案件牵涉方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地方分公司,以及4家地炼企业。其中,金诚石化以每吨6890元至8180元不等的价格销售0号柴油,比规定价格每吨高出1元至635元,共计销售8393吨,多收价款283万元,其他企业多收款额均在数万元至数百万元不等。对这些价格违法案件,国家发改委已责成当地价格主管部门依法从重从快予以严肃处理,除没收高价售油多收价款外,最高处以5倍的罚款。
      
      而让发改委此次怒气冲冠的主要原因是近段时间部分地区柴油荒出现后,一些成品油生产经营企业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不惜违法抬高柴油价格,超过国家批零价差标准较大幅度,甚至出现了天价柴油。
      
      “发改委处罚了几个边角企业,只触及了冰山一角,近段时间市场上柴油批发价基本上很少有低于发改委最高限价的,成品油批发企业可以说是在集体违法了,发改委要抓还真是抓不过来。”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说。
      
      成品油批发市场信息显示,11月柴油最紧张的时期,柴油价格持续维持在高于8000元/吨的高价上,部分企业甚至报出了上万元/吨的批发天价,大大突破了政府批零价差标准。据统计,近段时间,市场柴油实际批发价格与国家规定的柴油最高零售限价均价之间的价差最少也超过400余元/吨。
      
      “地方炼厂和贸易商柴油价涨得最厉害,那些远超过国家限定的最高批发价的高价都是他们报出来的。”两大集团一内部人士认为。
      
      不过韩晓平认为,主要是因为成品油市场的资源垄断,使得资源控制在少数人手中,从而才会出现了囤积居奇。
      
      价格微降供应仍紧张
      
      发改委加强监管杀一儆百后,市场层面炒作的气氛开始动摇,柴油价格和汽油价格次日起均有所下降。
      
      据记者了解,因发改委惩罚了包括两大集团在内的超限高价,部分贸易商闻风开始放量出货,11月25日,北京、山西、河北、山东等地的中石油和中石化下属单位和社会单位柴油价格开始下滑,下滑幅度均在百元左右。
      
      另据广东一加油站人士告诉记者,近两日广州成品油市场低迷。柴油因为两大集团供应量增多加上政策打压,贸易商和加油站也不敢再轻易冒险补仓。而汽油资源呈现供求过剩的局面,加油站多以柴油搭售汽油促销量,而因汽油单卖价大幅优惠,搭售中的柴油价格因此被拉进下行通道。
      
      但柴油荒真的缓解了吗?
      
      记者11月25日专门来到了位于通州京哈高速公路口附近的几家加油站并咨询了加油站的值班人员,据加油站的值班人员称,现在只有-10号柴油,没有0号柴油。随后记者联系了南京市几家中石化的加油站,对方均称没有柴油卖,到什么时候有也不能确定。
      
      然而,记者通过一些渠道联系了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的一家属于山东石化的加油站,据对方称山东省现在并不缺柴油,因为山东地方炼厂较多,柴油储备较为充足,随时来随时都可以加油,并且没有任何限制。
      
      巨头与政府博弈的尴尬
      
      此次柴油荒出现的诸多问题,再次将业界关注的焦点吸引到了成品油定价机制上,而国家发改委也在不断为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而纠结。
      
      国际石油变化率已破4%,成品油调价窗口再次开启,然而国内通胀的不断恶化,CPI指数的高企使得成品油作为产业链顶端产品价格十分敏感,加上近期由于企业和个人行为的囤积货源,使得国内柴油价格已炒至不可思议的高位,抑制涨价和促进资源流通已成为当务之急,发改委陷于调价的两难之中。
      
      一位贸易商告诉记者,时至年底,发改委又开始酝酿调整成品油定价机制,中石油和中石化制造成品油紧张并哄抬价格,不排除再为进一步控制成品油定价权造势。
      
      不过韩晓平认为,政府不应该不断纠结于成品油定价问题,因为价格改革显然已经失败。“中石油和中石化控制着资源,资源紧张时别的企业想进口石油或者开采石油都无法操作,政府应该实现整个石油行业的市场化,形成多元化的竞争关系,培养国企、民企和外资企业相互竞争的市场环境,结束当前石油巨头与政府博弈的尴尬现状。”韩晓平认为。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