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专家为氮肥业发展新型煤化工把脉
专家为氮肥业发展新型煤化工把脉
  • www.chemmade.com
  • 2010-11-27 00:12:50
  • 中国化工信息网
  •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化肥处有关专家近日在全国化肥中小企业节能环保推进研讨会上表示,“十二五”期间,从产业方向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出发,氮肥企业可以依托自身优势,在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中探索出一条投资适度、投入产出合理、风险可承受的路线。
      
        根据“十二五”规划要求,就近获取资源、原料结构调整、动力结构调整、技术升级、产品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已经成为今后氮肥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当前,国内合成氨、尿素项目90%以煤为原料,大多位于煤炭资源地;另外10%以天然气为原料,位于四川、重庆等地。而煤、天然气、合成气、氨、甲醇等原料,都成为氮肥企业进一步向煤化工等产业延伸的依托。
      
        专家认为,当前大型煤化工项目都是由煤炭企业、电力企业建设的,风险承受能力强。因此,煤制油路线基本不适宜绝大多数氮肥企业。现有氮肥企业即使采用消化过剩甲醇产能的MTG(固定床甲醇制汽油)技术也应慎重。
      
        另外,氮肥企业也不适合发展大型煤制天然气项目。但对于采用甲烷化工艺的合成氨企业,能否控制改变合成氨操作条件,增加弛放气中的甲烷含量,作为压缩天然气供应车用燃料、民用燃气等高端市场,这倒是值得企业研究的。
      
        据介绍,目前西部富煤地区的甲醇制烯烃均为大规模、一体化、短流程、高投入的模式,一套年产6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投资在170亿元以上。相比之下,处于东中部地区的氮肥企业,可以探索发展精细化工型的中小规模甲醇制烯烃装置,原料从甲醇开始,结合自身合成气的优势,生产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丁辛醇、环氧氯丙烷、丙烯腈、丙烯酸等产品,且产品靠近消费市场,可以避免和西部项目的竞争。据测算,一套20万吨/年的甲醇制烯烃装置投资约10多亿元,大中型氮肥企业可以承受。
      
        专家还建议,今后国内煤制乙二醇有市场竞争力,乙二醇合成气与合成氨联合生产可降低成本,在技术成熟时,氮肥企业可适度发展乙二醇项目。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