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碳市场将启动 CCER配套市场开始升温
碳市场将启动 CCER配套市场开始升温
  • www.chemmade.com
  • 2021-07-08 09:53:11
  • 21世纪经济报道
  •   7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在试点基础上,于今年7月择时启动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下一步还将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以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将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推出支持碳减排的措施。

      备受瞩目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原定于6月底上线,但由于一些程序上的原因推迟。全国碳市场启动在即,CCER配套市场已经开始升温。

      此次国常会还提出,设立支持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这也将成为央行加码绿色金融部署的关键之笔,为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今年是全国碳市场的首个履约周期,2000余家发电企业需要在碳市场上线后到年底的半年时间内完成履约任务,还有诸多重点议题需要在这段时间内厘清。

      多个行业逐步纳入

      一名接近交易系统的人士7日向记者表示,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启动日期仍未确定。此次国常会公布的“于今年7月择时启动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这一新时间表较之年初的计划已有所推迟。

      全国碳排放总量中占比超过40%的发电行业先行纳入全国碳市场,据生态环境部的部署,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航空等其他七大行业也将在“十四五”期间被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此次纳入全国碳市场的是发电行业,正式纳入后需在市场活跃度、碳价、CCER抵消等方面进一步关注。

      华能碳资产公司总法律顾问钟青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务院的行政法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出台是目前立法层面最重要的任务,今后还应完成人大层面的立法以彻底解决立法问题。政策方面应尽快纳入钢铁、水泥等其他重点行业,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

      同时,李新创认为,对于水泥、电解铝、钢铁等将陆续纳入碳市场的重点排放行业,要推动开展以下几方面技术工作:一是纳入碳交易控排企业清单;二是确定碳配额分配原则及方法;三是现有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MRV)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等。

      目前,生态环境部已经先后发文正式委托建材、钢铁、石化三个行业的相关行业协会开展纳入全国碳市场相关工作。

      有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市场开启后交易规则、排放核查、履约与处罚流程等进一步的能力建设,投资机构和自然人准入的具体细则,抵消机制的启动等。还有大量艰巨的工作要做。

      CCER配套市场业已升温

      记者注意到,虽然全国碳市场推迟开市,但随着全国碳交易临近启动,近期如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等配套市场也逐渐升温。

      6月25日,包钢股份与岳阳林纸签署碳汇合作协议。根据双方碳汇合作协议,岳阳林纸从自有林地碳汇量开发等三个方面保障提供包钢股份不少于200万吨/年的CCER的自愿减排指标,排放周期不少于25年,即提供总量不少于5000万吨的CCER减排指标。

      按照当时市场价格约30元/吨至40元/吨的CCER价格测算,如该交易实施,预计对岳阳林纸业绩影响约6000万元/年至8000万元/年,约占公司2020年净利润的14.5%至19%。

      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包钢股份和岳阳林纸所签订的协议,将为其他企业提供参照,未来也可能引起连锁反应。

      华宝证券在点评近日碳市场时指出,碳交易市场体系的建立一方面有利于高排放企业通过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排放,排放配额的市场化交易手段为其提供安排动力及经济性支撑,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企业也将受益于自愿核证机制的推广,通过CCER交易实现企业价值重估。

      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为绿色金融加码

      此次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设立支持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发展。

      如何围绕实现双碳战略目标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已成为央行加码绿色金融部署的关键之笔。

      一周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1年第二季度例会提出,“研究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以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业内人士对于央行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的揣测颇多。中信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明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或包括三类:

      一是常规货币政策,即公开市场操作和准备金要求。在公开市场操作方面,央行直接或间接购买绿色资产,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地流向可持续发展领域。在准备金要求方面,央行可以用差异化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来支持和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

      二是再融资政策,央行可以考虑将绿色标准纳入抵押品框架中,从而改变商业银行持有的资产组合,此外,若高碳行业的资产成为不合格的抵押品,将减少商业银行持有高碳资产的比例。通过改良央行的抵押品框架,最终影响不同行业的融资成本,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三是信贷支持政策,建立绿色信贷框架,引导银行将更多的贷款提供给绿色产业。对于持有特权绿色资产的商业银行,央行将降低贷款利率,进而扩大绿色投资。

      在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汪惠青看来,央行可以充分发挥定向再贷款对碳减排的支持作用,通过开展绿色再贷款鼓励商业银行增加绿色信贷投放。同时还可以参考德国模式,发挥政策性银行对金融支持碳减排的引导作用。此外,在监管政策方面,可以设置差异化的资本充足率要求。通过提高高碳资产风险,降低绿色低碳风险权重,引导更多资金流向绿色部门。

      除上述措施以外,央行还可以通过考虑差异化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TMLF)、差异化的风险权重、ICAAP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等措施,来引导金融资源支持碳达峰、碳中和。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碳市场、碳减排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