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大宗商品价格“退烧” 企业成本压力缓解
大宗商品价格“退烧” 企业成本压力缓解
  • www.chemmade.com
  • 2021-06-02 09:48:38
  • 上海证券报
  •   为稳定大宗商品价格,缓解下游企业经营压力,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近期纷纷采取保供稳价措施,并开展行业自律行动,钢材、煤焦、塑料等大宗商品价格呈现回落走势。

      相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原料成本压力有所缓解,企业加快了采购节奏,并采取各种方法克服原材料上涨过快带来的影响。为避免之后大宗商品出现过快上涨,减少企业经营风险,还需各方携手,探索建立理性的市场价格机制。

      大宗商品价格回调

      随着政策面释放明确信号,在5月上旬创下历史新高的多种大宗商品价格纷纷回调。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1日,上海螺纹钢现货价为5000元/吨,较5月最高点回落13%。国产电解铜现货报价为72033元/吨,较5月份最高点回落5%。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编制办公室发布的最新一期周报显示,CECI沿海指数5500大卡(动力煤)、5000大卡现货成交价分别为896元/吨、807元/吨,分别较上期下降63元/吨、44元/吨。

      企业各有应对招数

      “塑料价格大涨叠加航运价格居高不下,前段时间我们过得有些艰难。”上海一家新型包装企业负责人表示,公司是出口型企业,订单价格先行确定的模式令公司在经营上承受了一些压力。好在近期原材料价格有所回落,接新订单时公司也提高了一部分价格。

      华东地区一家建筑单位负责人表示,近期螺纹钢价格回落后,采购成本较前期降低了不少。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时,在不延迟工期的情况下会相应调整采购节奏,减少价格过快上涨带来的影响。

      “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对利润有影响,不过我们的订单情况还不错,综合利润处于比较满意的水平。”一家钢铁板材压延企业负责人介绍,在客户允许的情况下,公司还会根据市场订单情况,进行一定的套期保值操作锁定利润。

      囤积炒作难以为继

      受访企业人士表示,一些行业上游确实供需失衡,但也有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主要受资金炒作驱动。

      作为囤积废铜的大户,广东佛山某大型废旧金属回收基地老板老孟和同行在4至5月赚得盆满钵溢。随着铜价回落,废铜价格也出现相应下滑。

      “现在价格跌下去了,市场情绪也跟着降温了,大家似乎都想知道价格会不会更便宜。”老孟表示,大多数时候废金属回收买卖利润并不算高,如今囤积居奇的行为难以为继。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约谈重点企业时明确,将密切跟踪监测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加强大宗商品期货和现货市场联动监管,对违法行为“零容忍”,持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目前,相关执法已在落实。受气温升高、煤矿安全检查力度升级等因素影响,煤价回调一段时间后有再度上升的迹象,陕西榆林相关部门5月底再度对相关企业进行了“稳煤价、保安全”约谈。

      资源替代成新出路

      有观点认为,应通过释放大宗商品产能平抑市场价格。但钢铁、电力专家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力争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大背景下,不增加高排放产能将成底线,相关品种市场供应难以大幅增加。为此,寻求低碳、绿色的替代资源成为现实选择。

      以有色金属行业为例,废金属回收再利用走上新起点。今年,由于铜价涨势过快,下游冶金、加工企业的原料成本压力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相对低廉、环保的废铜走俏。

      天风期货研究所有色研究总监卫来表示,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电子、家电等行业景气度较高,对铜的需求量增大。随着国际铜价持续上涨,废铜的经济性得以凸显,由于使用精炼铜的成本过大,加工、冶炼企业倾向于加大废铜用量。

      “废铜使用不是新鲜事,行业已拥有成熟的工艺,可以将废铜转化成精炼铜。从环保和碳中和的角度看,加大废铜使用也符合趋势。”卫来表示。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大宗商品、价格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