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电池回收利用问题亟待规划解决
www.chemmade.com
2021-06-01 14:05:20
21世纪经济报道
5月24日至26日,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在杭州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办,主题是“坚守储能安全底线,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原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一级巡视员李力在大会上指出,伴随着锂离子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储能电池的回收和利用也将是产业面临的新课题;做好储能电池的回收利用,对于保护环境、保障安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意义重大。
李力目前担任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副会长兼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委员会主任。
近年来,国内储能行业逐渐升温,各地相关储能鼓励政策相继出台,各类市场主体陆续进入储能行业;而随着国内双碳目标的确立,提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展迎来巨大机遇。储能产业依靠其在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促进新能源消纳、保障电网安全方面的独特优势,未来还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今年4月颁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35.6GW,其中抽水蓄能的累计装机规模最大,为31.79GW;电化学储能的累计装机规模位列第二,为3269.2MW。在电化学储能中,锂离子电池累计装机规模最大,为2901.4MW。
随着电化学储能的大规模上马,其后续的回收利用与处理问题也亟待规划和解决。
李力指出,必须着力结合储能产业的特点,在法律制度面前、回收体系、标准体系、创新发展等方面,为未来储能电池的回收利用做好谋划,支撑储能产业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为此,李力建议要研究制定储能电池储存、运输、再利用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加强储能电池的顶层设计,建立生产责任延伸制度,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可追溯的废旧储能电池回收利用管理体系。
此外,还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探索合作模式。加强储能领域的绿色研究,对未来储能电池废旧的规模大小,时间分布、区域分布等提供比较准确的预测。对未来储能电池比较集中的区域加强监测、运输、回收和再利用等相关企业的布局,通过强强联合,构建回收利用产业,推动储能电池回收利用加速发展。
李力建议,要从原材料制造、运输、运行维护直至报废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储能电池碳足迹的分析,围绕低碳目标进行可再生储能建设,从源头上建立易拆解回收的材料和制造体系。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文章关键词:
储能 、市场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