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充分利用 在开发中保护煤炭工业遗产
www.chemmade.com
2021-05-24 14:11:29
中国煤炭报
煤炭工业遗产丰富。在几十年的发展中,高耸的井架、小火车既把煤从井下源源不断地运出来,又成为历史的见证者,讲述着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在已公布的4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中,多个煤炭厂区、遗产群入选。
一座井架如果不使用,不保护,可能很快就在风雨的作用下毁坏了。不消几年,这些遗产就慢慢消失,一代人的记忆也随之消失,到时再想保护,为时已晚。
开发是最好的保护。一些煤炭企业充分利用这些工业遗产资源,建设了博物馆、国家矿山公园,开发了旅游线路 ,不仅保护了工业遗产,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但同时,煤炭工业遗迹开发资金投入大、运营收入低“、叫好不叫座”等问题又让一些企业在开发时犹豫了起来,多数煤炭工业遗产就在沉睡中,真的成了“遗迹”。
要想让本企业的工业遗产“活”起来,就要明确定位,提前规划,充分考虑已有遗产区位条件、对大众的吸引力等,灵活选择适合的开发方式。其他企业的有益尝试只能是参考,不能看着小火车游在矿区火了,就不顾实际情况,一股脑都是小火车游。煤炭工业遗产开发不一定要把目标定为成为全国网红景点,每年吸引上百万次游客,有时候成为当地的历史博物馆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有的老矿位于小城市,整座城市的居民大都与煤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就可以当地人为目标受众,利用这些工业遗迹,多讲述一些当地以及普通人的故事,让工业遗产不仅是煤矿,还是当地人的文化财富。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文章关键词:
煤炭 、矿山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