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锂电行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出现回暖
锂电行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出现回暖
  • www.chemmade.com
  • 2020-11-16 13:53:26
  • 中国能源报
  •   日前,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锂电池领域头部上市企业陆续公布今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与今年上半年相比,在我国经济复苏的情况下,锂电行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出现回暖,整体业绩有所回调。

      行业回暖趋势明显

      10月的最后一周,国轩高科、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锂电池头部企业相继发布第三季度报告。

      宁德时代在第三季度报告披露称,今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26.93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0.8%。同时,该公司在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19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4.24%。国轩高科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该公司营业收入为16.56亿元,同比上涨7.17%。亿纬锂能第三季度报告显示,该公司在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21.64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5.68%。

      根据行业研究机构高工锂电(CGII)统计的数据,在16家涉足锂电池的上市公司中,今年第三季度有13家企业营收较去年同期出现增长,有10家企业净利润同步出现增长。

      记者查阅相关数据了解到,今年上半年上述企业营业额均遭遇了大幅下降。以国轩高科为例,今年上半年该公司营业收入为24.2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比例达到32.85%,净利润为3413万元,同比下降幅度达到了90.25%。但从今年第三季度数据来看,国内锂电池市场已呈现回暖趋势,头部企业业绩上扬。

      在公告中,国轩高科指出,2020 年第三季度,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逐步复苏,公司动力锂电池出货量已超过去年同期。

      动力电池产量快速提升

      根据工信部最新发布的数据,今年1-9月,我国电池制造业主要产品中,锂离子电池产量达到125.7亿只,同比增长7.8%。而在今年9月,我国锂电池产量回暖愈加明显,当月,全国锂离子电池完成产量19.9亿只,同比增长幅度为26.6%。

      同时,CGII发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7月我国动力电池市场开始触底反弹,到今年第三季度锂电产能得到有效释放。数据显示,今年2月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降低超过7成,到8月逐步开始上涨,今年8月动力电池装机同比涨幅超4成。总体上看,今年1-9月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约34.15吉瓦时,同比下降幅度为19%。

      然而,也有分析认为,尽管与今年上半年相比净利有所回调,部分企业亏损幅度也有所收窄,但由于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始终较为低迷,这一现状对于锂电行业净利增长仍造成了不利影响。

      国轩高科在公告中指出,受新冠疫情影响,下游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下滑,同时,受市场竞争加剧以及下游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等因素影响,该公司动力锂电池产品平均销售价格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导致公司净利润较去年同期明显下滑。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国轩高科净利润为0.49亿元,同比下降幅度达78.34%。

      储能需求或将为行业带来利好

      总体上看,对于锂电行业发展前景,业内仍颇为看好。根据西部证券最新发布的研报,在储能电池领域,随着环保压力日趋严峻,更加环保的锂离子电池大量应用已是大势所趋,市场前景广阔,储能领域的扩张将持续为锂电行业带来利好。

      另据市场研究机构伍德麦肯兹发布的报告,未来10年,我国累计储能规模预计将呈现指数级上涨态势。到2030年,我国储能装机总量预计将占到全球累计储能规模的21%左右,其中,针对电力行业的辅助服务市场将是储能装机的主要推动力。

      伍德麦肯兹认为,随着国内已有多省市发文,要求新增光伏以及风电项目配有储能,这一领域预计迎来更大发展机遇。在此情况下,锂电池作为当前电化学储能的主流,业务规模也将迎来快速增长,应用场景也将愈加多元。

      另外,随着国内各大通信营业商陆续开启5G基站建设,磷酸铁锂储能需求预计也将迎来大幅增长。记者从公开信息了解到,包括亿纬锂能、南都电源、鹏辉能源等锂电企业均已获得中国移动、中国铁塔等项目订单。

      据记者了解,从业务分布来看,锂电企业也在积极加大储能领域布局。今年4月,亿纬锂能在公告中指出,该公司将在湖北省荆门市建设高性能锂离子储能电池项目、高性能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分别可形成6吉瓦时/年的锂离子储能电池产能、5吉瓦时/年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产能。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锂离子储能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