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发电成本显著下降 技术推动光伏走向平价
发电成本显著下降 技术推动光伏走向平价
  • www.chemmade.com
  • 2020-11-05 14:00:49
  • 中国能源报
  •   我国光伏产业正加速“驶进”平价“车道”。自2018年“5·31”政策发布后,光伏开始从粗犷的规模化发展模式转变为精细、高质量发展模式,行业整合不断提速,光伏正式从补贴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目前,黑龙江、海南、吉林、四川等省份光伏发电项目经济性持续提升,湖南、青海等越来越多的省份实现了光伏平价项目“零”的突破。

      业内预计,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尚未明确光伏全面实现平价上网的具体时间,但紧追陆上风电,明年光伏也将正式迈入平价时代。一方面,为了尽快达成平价目标,光伏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系统协同等有效手段“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平价并不是光伏产业发展的终点,如何找准下一步发展方向,“赢”在发展新阶段成为了业内关注的重点。

      技术推动光伏走向平价

      近年来,光伏发电成本的显著下降成为了光伏实现平价的有力支撑。IRENA在2020年发布的可再生能源成本报告显示,全球主要可再生能源技术成本在2010—2019年下降迅速,其中,光伏发电下降幅度超过82%,成为所有可再生能源品类中降幅最大的能源。

      光伏发电正向最具竞争力电力产品进发,越来越低的中标电价不断创造着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新纪录。2020年8月,位于葡萄牙的光伏项目最低电价达到了创世界纪录的0.0112欧元/千瓦时。今年,我国青海海南州光伏竞价项目以0.2427元/千瓦时的价格中标,打破了内蒙达拉特旗0.26元/千瓦时的纪录。

      随着光伏发电逐步由“奢侈品”走向“平价”,光伏平均初始投资已经由6万元/千瓦降至4000—5000元/千瓦,降幅达92%左右。2011年至今,我国光伏项目的标杆电价由1.15元/千瓦时,降至今年的0.35—0.49元/千瓦时,降幅近70%。

      晶澳产品技术部总监汤坤告诉记者:“光伏技术创新大大加快了度电成本降低的步伐,从根本上支撑了平价时代的来临。2015年以来单晶成为市场主流技术,以此为基础,P型PERC技术、双面发电技术等开始大规模应用,加速了电池组件转换效率的提升和发电能力的进步。”

      系统协同成降本新方向

      诚然,随着晶硅组件价格下行空间持续被挤压、转换效率逐渐接近天花板,当前市场主流技术单晶PERC已经不再是助力光伏拥抱平价上网的唯一砝码。业内企业开始将目光瞄向“PERC+”、TOPCON、HJT等多种新型储备技术,期望通过新技术提高产品在平价时代的性价比。

      集邦咨询旗下新能源研究机构EnergyTrend表示,光伏行业从依赖补贴到逐步进入平价时代,背后是成本的不断下降、光伏技术路线的竞争与更迭,新技术将促进性价比的快速提升。

      然而,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需要大量的时间,短期内寄希望于通过主要制造环节的进步提升竞争力难度较大,于是系统端优化被看作是行业新“利剑”。

      鉴衡认证中心副主任纪振双认为,光伏降本方式正由“效率独大”逐步向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综合优化转变。

      促进光伏系统端降本增效成为今年企业新产品的必要优势。华为、阳光电源、天合光能等都推出了适用于多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促进设备成本、土地投资成本的降低。

      和大多数企业选择的垂直向发展模式不同,天合光能选择了横向拓展模式。在收购了西班牙跟踪支架企业Nclave后,天合光能致力于电站级整体解决方案的研发。天合跟踪系统解决方案,就是依托系统设计、软件算法,集成高效组件、智能跟踪系统和逆变器三大核心硬件产品,形成的超高功率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天合光能全球跟踪支架产品线负责人段顺伟对记者说:“即使分别选择了最高功率的组件、智能跟踪支架和最可靠的逆变器,如果组件、支架、逆变器等核心产品不能相互适配,也不一定能够建成最优的光伏电站。只有真正实现了系统的优化集成,才能带来1+1>2,甚至是1+1>3的效果。”

      平价后价格有望再降20%

      多年来,光伏行业以平价上网为目标,不断促进产业的成熟发展。如今,这一目标渐行渐近。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战略规划部主任何勇健预测,“十四五”光伏将摆脱补贴依赖,迎来市场化建设高峰,市场化将开启中国光伏全新成长周期。

      摆脱补贴、迎来平价并不是光伏行业的终极目标。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一位不愿具名专家告诉记者:“光伏发电价格即便在平价基础上再低20%,也是有空间的。光伏的竞争力还会提升,完全可以达到低价,成为未来最有经济竞争力的能源品种。”

      要达到上述目标,何勇健认为:“其发展方向是系统优化+技术进步+供需互动。短期内新能源行业仍需解决存量消纳问题,远期战略是新能源制氢、新能源多元化利用、‘量身定制’以及就近利用。”

      为此,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光储联合发展成为目前以及未来光伏产业攻坚克难的重中之重。

      红太阳光电总经理卫桁对记者说:“光伏产业实现智能制造的最直观优势是,极大节省了人工成本。在机械化和电气化设备的加持下,极大地减少了人工干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以及产品优良率。”

      在业内人士看来,光伏平价上网应该是包含储能的平价上网。如今,天合光能、东方日升、阳光电源等企业不断深入储能市场。今年9月,阳光电源与山西省运城市政府签约投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阳光电源将在“十四五”期间在运城市投资100亿元,打造运城市高比例清洁能源消纳示范基地,包括建设2吉瓦光伏电站和储能系统、光伏制氢、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等项目。

      IRENA分析认为,随着新能源成本持续下降,经济性不断增强,加上储能支持,光伏将成为最廉价的电能,大规模应用指日可待。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光伏能源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