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我国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指导意见发布
我国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指导意见发布
  • www.chemmade.com
  • 2020-03-03 09:50:00
  • 上海证券报
  •   昨日,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发布《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相关部门将研究制定煤矿智能化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智能化发展的行动方向、实施路径和政策措施。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智能化发展长效机制。

      《意见》提出,煤矿智能化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将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智能装备等与现代煤炭开发利用深度融合,形成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智能系统,实现煤矿开拓、采掘(剥)、运输、通风、洗选、安全保障、经营管理等过程的智能化运行,对于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意见》设定的目标,到2021年,我国要建成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示范煤矿。到2025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将基本实现智能化,形成煤矿智能化建设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而到2035年,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构建多产业链、多系统集成的煤矿智能化系统,建成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执行的煤矿智能化体系。

      为实现上述目标,《意见》提出了一系列的配套保障措施。职能部门将对验收通过的智能化示范煤矿,给予产能置换、矿井产能核增等方面的优先支持。在煤矿安全改造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上,对积极推广应用井下智能装备、机器人岗位替代、推进煤矿开采减人提效的煤矿予以重点支持。对新建的智能化煤矿,在规划和年度计划中优先考虑。将煤矿相关智能化改造纳入煤矿安全技术改造范围,探索研究将相关投入列入安全费用使用范围。研究相关产业扶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智能化煤矿的支持力度等。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河南、贵州、山东等省份从去年开始就加快了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步伐。

      山东省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该省已有57处煤矿建成125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其中智能化采煤工作面71个,远程控制掘进工作面54个。

      通过煤矿智能化建设,贵州省煤矿减人增效效果明显。实施机械化智能化升级改造的煤矿,采煤工作面日产量平均提高1000吨左右,最高日产量达3200吨。2019年1到10月,全省累计减少井下危险区域岗位人员3700人。

      国信证券研报认为,长期看煤炭行业将维持合理盈利水平,煤机需求不悲观。而相关煤机龙头企业将通过科技创新构建核心竞争力,引领煤矿智能化转型。


      中国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能源煤矿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