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内成品油市场供过于求格局愈加明显,作为缓解此矛盾的有效手段,成品油出口愈发受到关注,同时,出口量不断增加成不争事实。在今年四、五、七等月份成品油出口量屡屡下跌后,10月份成品油出口量环比呈现汽涨柴跌局面。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10月份,国内汽油进口量为5.026万吨;中国柴油进口量为3万吨,环比下跌75%,同比下跌68.8%;中国煤油(含航空煤油和其他煤油)进口量为36万吨,环比上涨50%,同比上涨10.50%。历来,汽油进口资源总量不大,对国内市场基本无影响。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10月份中国汽油出口量为173万吨,环比上涨3.59%,同比上涨168.4%,1-10月份累计1280万吨,同比上涨16.7%;
2019年10月中国柴油出口量为119万吨,环比下跌19.59%,同比下跌17.70%,1-10月份累计1754万吨,同比上涨11.5%;
2019年10月中国煤油出口量为158万吨,环比上涨5.33%,同比上涨32.6%,1-10月份累计1408万吨,同比上涨21.5%。
近年来,关于成品油出口量不断增加且未来继续增加的观念似乎已经深入人心,基于的大背景无疑是中国成品油供过于求的现状。具体表现为,随着国内大型炼化的不断上马,国内成品油产量不断上涨。但汽油需求增速放缓,柴油需求亦出现减缓趋势甚至下滑。为缓解供需失衡,近年来成品油出口量涨势明显,尤其柴油出口量,但10月份,中国柴油出口量环比再次下滑。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2、4、5、7、8月份的环比量皆出现下跌。
在习惯了长期涨势,而出现下滑时难免引发市场热议,但卓创认为,单月的出口量下跌难以代表整体趋势。除此,从1-10月份累计数量看,同比仍旧呈现出上涨趋势。
10月出口量环比汽涨柴跌。一方面,1-9月数据看,前三批汽油出口配额汽油盈余相对柴油偏多。另一方面,国内汽油需求增速放缓,而10月份汽油产量创历史新高。为追赶出口配额及平衡国内汽油供需结构,10月份中国汽油出口量同、环比皆呈上涨趋势。但10月份,柴油产量虽环比上涨,但涨幅有限。在国际原油阶段性利好下,金九银十市场柴油投机需求有所好转,国内部分地区出现柴油资源紧张局面。炼厂排产计划下,柴油出口环比有所下滑,但累计同比仍呈上涨之势。
出口量继续增加是不争事实。在供应过剩的大背景下,出口,成为解决国内资源过剩,平衡国内供需的有效手段。虽国内第四批出口配额明细暂未在市场中出现消息,但按照往年经验看,第四批出口配额大概率已经下放至几桶油。
内、外部环境影响下,中国成品油出口仍面对一定挑战。
出口利润或不尽人意。以汽油为例,根据卓创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的数据看,汽油出口年均利润仍保持正值范围。但值得注意的是,卓创测算仅为理论出口利润,实际利润则以企业实际出口为主,而利润的不尽如意或成为出口量下滑的另一原因。
中国传统成品油出口国竞争加剧。众所周知,亚太地区是中国传统成品油出口国。当地产能分布不平衡,局部地区过剩,如日本、印度等,局部地区不足,如印尼、越南等。但中国周边一些传统成品油进口国为满足自身需要,新建、扩建改建的炼厂增加,整体看,亚太地区炼厂开工率增长明显。且韩国、印度、日本、新加坡等亚太传统成品油出口国扩大出口之势不减,这也对中国成品油出口形成制约。
出口途径及方式不断拓宽。如10月17日,装载着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出口的92号汽油的永盛号油轮从广西钦州港起航,该油品由广西石化生产,将直航运往印度东海岸维沙卡帕特南港供应印度斯坦石油公司,这是中国石油成品油首次直接出口印度。
当然,仅从几个月以来的出口量减少分析现状,难以给出未来中国成品油出口量下跌的定论。卓创分析,面对当前中国成品油供过于求的现状,中短期来看,近期华东地区部分主营单位因资源调度及船期紧张原油造成局部柴油资源偏紧,但这也符合近年来负号上市期间容易出现资源紧张的市场行情(2018年因原油大跌行情除外)。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行情出现更多的是因为外部运输及人为炒作造成的短期行情。从实际供需及长期看,中国成品油出口仍是缓解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而整体的成品油出口量或易涨难跌。但是,扩大国内内需、拓宽成品油出口途径(继续开发缅甸、老挝、越南等市场)将是常态。
中国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