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中美两国开发出一种新型柔性制冷方法
中美两国开发出一种新型柔性制冷方法
  • www.chemmade.com
  • 2019-10-12 10:43:25
  • 新华社
  •   中美两国科研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柔性制冷方法,使用橡胶、鱼线和镍钛合金等材料像“扭麻花”一般实现制冷,有望显著提升热机效率,节省电能并降低制冷成本。

      近日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这种被称为“扭热制冷”的新策略先对纤维加捻,然后通过解捻获得明显降温,其卡诺效率可达67%,超过传统空气压缩制冷不到60%的卡诺效率。卡诺效率是用于衡量热机最大工作效率的指标。

      据介绍,目前空调和冰箱制冷消耗全球约20%的电能,需求还将继续增加,这将进一步加剧地球温室效应。提高制冷效率是科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南开大学和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研究人员领导的团队将纤维状的橡胶弹性体两端固定,一端加捻使其形成类似于DNA的超螺旋结构,并将纤维拉长一倍。随后,伸长和加捻后的结构在快速释放中降温,最大降温点可降温16.4摄氏度。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南开大学药学院教授刘遵峰说,传统“弹热制冷”需要将橡皮筋拉长6至7倍再缩回,“扭热制冷”比它的卡诺效率高一倍,且体积更小。

      研究团队使用鱼线、纺织线等耐久性更强的刚性高分子材料也实现了制冷效果,且相同形变下的降温效果比橡胶更强。研究还显示,将4根镍钛合金丝加捻并解捻,最大降温点可获得20.8摄氏度的降温,整体平均降温可达18.2摄氏度,一个制冷周期只有30秒左右。

      研究人员据此制作了一个冰箱模型,用3根镍钛合金丝给流动的水降温,解捻每厘米0.87转即可获得7.7摄氏度的降温。

      研究人员还在材料表面涂覆上热致变色涂料,使纤维随捻度变化发生可逆的颜色变化,未来有望用于可穿戴设备、可视传感器和智能变色织物等。


      中国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柔性制冷、镍钛合金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