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我国应加快填补天然气政策空白
我国应加快填补天然气政策空白
  • www.chemmade.com
  • 2010-09-28 14:18:40
  • 中国证券报
  •     LNG集经济、安全、环保等多种特性于一身,“十二五”末有望达到2000-3000万吨的利用规模,将是现在利用规模的3-5倍。有鉴于此,我国应尽早出台相关利用政策,填补LNG作为车用燃料、工业燃料、民用居民燃料、发电燃料以及调峰战略储备利用上的空白。    
       
        LNG的燃点高达650℃,爆炸极限是4.7%~15%,气化后的密度只有空气的一半,因此,具有低温、轻质、易发散等特点,较常见的汽柴油及CNG更为安全。除此之外,LNG的压缩比为1:625,比CNG1:200的压缩比高出3倍,在运输上也独具优势。除此之外,LNG各种排放数据较常规的汽柴油均大幅降低,且无铅、苯等致癌物质,基本不含硫化物,环保性良好。在节能减排,建设低碳社会的大背景下,国家应从能源、环境总体角度考量,在国家能源战略中明确LNG的位置。    

        作为重要的调峰气源,国家应将LNG发展规划与国内天然气管网发展规划统一考量,制定天然气管网的调峰规划和LNG的技术标准。    

        目前,我国长输天然气管道总长度约3.5万千米,已建成的西气东输、川气东送、陕京线、忠武线、涩宁兰线等天然气管道,初步形成了国家级基础管网。   

        今后随着中亚管线、中缅管线和中俄管线工程的展开,未来我国LNG气源将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以陕甘宁气、塔里木气和成都气为代表的国内管道气;以缅甸、土库曼斯特和哈萨克斯坦为代表的进口管道气;以广西北海气和东海气为代表的海气登陆管道天然气;以澳大利亚、卡塔尔和马来西亚为代表的海上船运进口LNG,以新疆广汇为代表的槽车运输LNG。    

        这些天然气气源在液化后,将面临统一输送和储存的问题,但由于目前我国在天然气气质规格及互换性标准上尚未有统一规定,多种气源进入管网后,其燃烧值等技术标准亟待统一。    

        中山大学-BP液化天然气教育培训与研究中心专家郭开华建议,国家应尽快建立相应的通告协商机制,设立天然气质量规格及互换性标准,实现多种气源接入混输的跨区域大型管网,实现管网间的互联互通。    

        广东油气商会会长吴清标认为,这一切的前提,是国家尽早制定统一的天然气输送管网规划,实现全国天然气管网的国有化、公共化。天然气管网规划的制定与运营,应成为国家公共事业的行为,而不仅仅是一两家公司的企业行为,只有这样,国内天然气行业才有望健康良性发展。    

        除此之外,作为天然气电站调峰的重要手段,国家应当制定鼓励LNG作为发电调峰燃料的财税政策。作为未来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重要气源,在未来制定的分布式能源发展规划中,LNG也应占据一定位置。    

        最后,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在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家公司之外,鼓励其他性质的企业到海外寻找LNG进口资源并在沿海建立进口LNG接收站,以满足未来国内对LNG的巨大需求缺口。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