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必和必拓“猎钾”初获批 中方称已做好应对准备
必和必拓“猎钾”初获批 中方称已做好应对准备
  • www.chemmade.com
  • 2010-09-27 09:27:18
  • 每日经济新闻
  •     全球最大矿业公司必和必拓(BHPBilliton)近日宣布,公司发起收购加拿大钾肥生产商Potash公司已获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批准,这是该收购案首次获得海外官方批准。下一步,上述交易还需要通过加拿大和中国相关部门的审批。

      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的专家昨天(9月26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该交易是否能通过商务部反垄断机构的批准,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中国无机盐协会钾盐分会有关负责人士表示,从企业到政府以及相关企业,都已经做好了应对必和必拓收购Potash公司成功的各项准备。

        中方是否批准存不确定性

      有专业人员称,此收购案得到加拿大竞争监管机构的批准才至关重要。

      该交易目前还未得到加拿大政府的支持。加拿大工业部长TonyClement表示,加拿大政府将延长对必和必拓敌意收购加钾交易的审批周期。

      9月20日,必和必拓表示,公司已将收购要约有效期限从原来的10月19日延至11月18日。这为该公司为获得加拿大监管机构的批准争取了时间。根据国际惯例,这一交易还需面临中国商务部的批准。中国是钾肥最大的消费国,也是进口大国。

      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何曼青认为,按以前商务部审批的几个例子看,商务部对外国公司收购交易一般不会设置太多障碍,如果涉嫌垄断,有时会在批准时增加一些附加条款。但是,如果中国企业最终确定加入对Potash的收购战,可能就另当别论了。因此,批准与否,目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只能视事态如何发展而定。

      中国无机盐协会钾盐分会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在此事上,该会已向商务部相关部门提了建议。

      等待出价更高的第三者

      据悉,中化集团旗下的中化国际(600500,股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已聘请汇丰控股作为顾问,帮助研究关于收购Potash的可选方案。但目前中化集团还没有正式表态加入竞购,也没有发出收购要约。

      加拿大Potash公司于本月22日在芝加哥地方法院对必和必拓提出起诉,称该恶意收购计划了很长时间,必和必拓实施了能够降低Potash公司股价的策略,然后才进行收购,并在几个主要问题上存在误导嫌疑。Potash公司已向法院表示,计划在11月15日向法院作出陈述。一旦被批准,必和必拓或需要对目前全面收购的截止日期11月18日进一步延期。

      对此,市场人士判断,Potash公司此举是希望尽量拖延时间,等待包括中化集团等第三方收购者的出现,给这些企业进行交易评估留出时间。

      一位钾肥行业专家认为,Potash起诉必和必拓也可能是一种策略,自8月19日必和必拓向Potash公司发起敌意收购以来,一直没有第三方收购者加入进来,包括中化集团在内的一些有意向的公司仍在观望和关注。该专家提醒,中国企业要冷静观察,不要中别人的“圈套”。

      中方已做好应对准备

      9月20日,中国无机盐协会钾盐分会召开了一次会议,关于必和必拓收购Potash公司成为会议的主要内容之一。据了解,国内钾肥行业诸如中化化肥、盐湖钾盐等钾肥生产、贸易企业,以及相关部委、业内专家都出席了该会议。

      中国无机盐协会钾盐分会负责人称,国际市场上,钾肥一直是供大于求的,国内资源也很丰富,进口量只占一小部分,中国钾肥自给率会进一步增加,而中国的购买力很强大,定价上有话语权。此外,境外资源很多,国家也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取得资源。

      数据显示,折合成氧化钾后,2009年中国钾肥产量为312.7万吨,进口量为198.3万吨,再加上国内企业在境外生产、供给国内消费的产量,全年钾肥消费量约为600万吨,自给率超过51%。据预测,未来中国钾肥的自给率将提升至60%左右。

      中国企业还积极到境外开采钾矿,这将成为与自给、进口并列的第三条钾肥供应渠道。目前,中国企业在老挝有5个钾矿开采项目,其中1个已形成产出;在加拿大有2个项目;在刚果(布)有2个项目。

      此外,上述负责人还表示,钾肥和铁矿石不一样,钾肥有替代品。进入土地之后,有部分钾肥还会存留在土地中,不会很快流失。因此,农作物对钾肥的需求是弱周期性的。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