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岛百洋制药采用渗透泵控释技术的二甲双胍新药奈达在美国获FDA审批上市,为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奈达在活性成分、给药途径、剂型剂量、使用条件和生物等效性上都和原研药一致,预计年内会在中国获批上市,并有望成为中国头个渗透泵控释剂型的二甲双胍产品。另外,业内估计,该产品国内上市的价格可能只有原研药在美国市场价格的1%。
该产品在美获批上市,意味着我国仿制药制剂技术取得又一重大突破。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开展,仿制药行业正迎来政策红利。
在此背景下,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较早从事仿制药研发、生产的制药企业会不断提升研发能力、工艺能力和质量管理能力,未来几年内我国制剂技术或呈现大爆发。
例如,有制剂企业为了提高制剂水平、增加质量监控能力、应对未来市场需求,建设了一个较大型的、综合性的制剂大楼,基于新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公司引进了当下国内外良好的装备;同时引进了国内注射剂方面的人才。
该药企表示,新的制剂大楼投入使用后,公司制剂能力、质量保证能力、产品产能等都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不过,也有业内表示,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药品注册改革、“两票制”等一系列措施出台后,一致性评价成本高、周期长且对研发能力要求高,大大增加了制剂企业的经营成本。
同时,带量采购的实施使得仿制药市场格局生变,药企不得不压缩成本,而缺少原料药产业链的制剂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获胜。
在此背景下,有制剂企业以特色原料药为基础向下游延伸生产制剂,产能基本能够满足现有品种产业链延伸的需求。
该企业表示,若新扩建制剂产能,公司则需要购买制剂批文来扩充制剂品种和规模,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实施使得途径减少且价格昂贵。另外,即使购买获得有效的批文,若无法找到良好且稳定的原料药供应商,也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对比国内竞争激烈的局面,在制剂出口方面,我国制剂出口成绩近年来向好,且出口额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制剂出口金额达34.56亿美元,同比增长8.32%。
另外,《医药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南》提出,实施制剂国际化战略发展目标,全面提高我国制剂出口规模、比重和产品附加值,重点拓展发达国家市场和新兴医药市场。
总的来看,虽然我国制剂国际化突破较大,但整体水平还较弱。业内指出,制剂产业面临着总体竞争力不强、国际化思维和理念薄弱、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同质化过度竞争、投入产出严重失衡等挑战,中国药品出口盈利能力还需持续提升。
中国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