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图片新闻 > 我国破除“降塑”成本掣肘
我国破除“降塑”成本掣肘
  • www.chemmade.com
  • 2021-04-06 09:46:32
  • 经济日报
  •   新版“限塑令”聚焦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与此同时,支持进一步提升替代产品的开发应用水平,培育优化新业态、新模式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的最突出矛盾,还是替代产品的成本问题。

      对小型商家特别是个体经营户而言,一次性塑料制品具有显着价格优势,面对低成本和便利的双重诱惑,许多商家依旧我行我“塑”;对消费者而言,一旦多出的成本由自己买单时,以“元”为单位的可降解塑料袋即劝退了不少市民;对塑料行业而言,限塑令为可降解塑料产业带来新蓝海的同时,也进一步暴露出下游塑料生产企业的“小散乱”问题。传统塑料企业转产升级缺材料,产能跟不上,导致供需关系紧张,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

      目前,对市面上一次性塑料制品存量的更新替换还需要时间,可降解替代只是第一步,可循环、可重复利用才是最终目的。对此,建议从三方面着手,从源头限制传统塑料制品的流通和使用,规范塑料制品市场与行业秩序,推动可降解塑料生产进一步降本增效。

      一方面,构建覆盖塑料制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特别是加大市场监管领域塑料污染治理重点工作落实力度,引导各地选择更适合自身垃圾处置方式的塑料替代解决方案,引导商户逐步有序完成对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替代。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统一的可降解材料与包装产品标识标准,为规范市场准入门槛、化解行业过剩产能、加快淘汰低端产品提供依据和保证。

      再者,充分发挥财政、金融等政策的导向作用,支持企业成为可降解材料研究开发的主体,鼓励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组建高水平产业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塑料降解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