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旭阳化工研究院了解到,该院自主开发出了异构法制精间对混甲酚的工艺技术路线。与传统方法相比,该工艺具有产品间甲酚含量高,原料成本低,建设投资少,收率高,易于规模化、连续化生产等诸多优点。
旭阳化工研究院石油化工研究所所长印文雅介绍,本次开发的精间对混甲酚生产工艺主要是邻甲酚在催化剂条件下进行异构反应,反应后的
甲酚经分离得到高间位含量的精间对混甲酚。精间对混甲酚产品中,间甲酚含量可达到73%以上,而目前市场上的混甲酚间位含量最高只能达到65%。而且,新工艺产品间位、对位甲酚总含量可以达到99%。权威机构检测结果表明,该工艺路线生产的产品品质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水平。应用该工艺生产的精间对混甲酚可替代进口产品,作为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使用。
印文雅表示,该工艺采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催化剂,使用寿命长,催化选择性高,单程寿命高于1500小时,总寿命长于2年,间对甲酚选择性大于98%。新工艺可以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异构原料可以是邻甲酚,也可以是低间位含量的混甲酚,原料适用性广。而且,新工艺“三废”排放极少,有利于工业化推广。
据印文雅介绍,近年来,我国煤化工行业发展较快,煤焦化工和煤气化领域的粗酚精制技术成熟,产能已显过剩趋势。而且,随着煤气化项目相继上马,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如何提高酚类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成为决定粗酚精制项目生死的关键问题。目前,焦化、煤气化邻甲酚市场价格在9000~13000元/吨,进口精间对混甲酚价格为23000~27000元/吨,国产精间对混甲酚价格19000~21000元/吨。采用异构技术将较低价值的邻甲酚转化为较高价值的精间对混甲酚,可以大幅提升酚类产品价值,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是未来煤基酚类产品走出困境的新途径。
另据了解,旭阳自主开发的异构法制精间对混甲酚工艺技术,目前正在进行3000吨装置工艺包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