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产品资讯 > 需求大幅增长 全球聚丙烯产能持续扩张
需求大幅增长 全球聚丙烯产能持续扩张
  • www.chemmade.com
  • 2019-01-22 09:33:28
  • 期货日报
  •   中国和印度需求增长潜力巨大

      A    全球产能分析

      全球产能持续增长

      据IHS数据,未来5年全球PP需求仍保持4%左右的适度增速,特别是中国和印度对PP的需求增长潜力巨大,因为中国和印度两国2017年PP需求占全球总需求分别为37%和7%,而预计2022年中国和印度两国PP需求占全球总需求分别为41%和8%。2017年中国和印度的人均PP消费量分别为3.2kg和18.5kg,而IHS预测2022年中国和印度的人均需求分别为5.2kg和25.4kg,考虑到两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故未来两国对PP有较大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全球人口对PP需求的增长,中国、印度、东南亚及北美等地区每年都有不少PP新产能投放。2018年全球PP产能为8192.8万吨,到了2022年全球PP产能将达到10244.3万吨,年均增速为5.31%。

      未来5年东北亚产能延续“一枝独秀”

      2012年,东北亚地区的PP产能达到2313.2万吨,占全球PP产能约36.28%,紧随其后的是西欧、北美、中东及东南亚地区,这四个地区PP产能全球占比分别为14.92%、13.63%、10.79%和8.27%,其中东北亚地区产能全球占比领先排名第二的西欧地区高达21.36%。2018年,东北亚地区的PP产能达到3576.4万吨,环比2012年产能增加1263.2万吨,占全球PP产能约43.65%,紧随其后的仍然是西欧、北美、中东及东南亚地区。这四个地区PP产能全球占比分别为11.61%、10.95%、10.03%和7.63%,其中中东和东南亚的PP产能占比与西欧和北美的差距缩小,主要得益于2012—2018年中东和东南亚PP新产能分别投放了134万吨和98.3万吨,而同期西欧与美国地区新产能仅为0和28.3万吨。同样地,东北亚地区PP产能全球占比领先排名第二的西欧地区约32.04%,东北亚PP产能领先优势扩大。

      为何东北亚地区PP产能近年来能够保持领先优势并扩大,主要还是得益于中国炼油化工产能和煤化工产能的兴起。2012—2018年,中国煤化工产能和PDH产能投放量分别为450万吨和258万吨。再把时间放长远点看,未来5年直至2022年,东北亚地区的PP产能预计达到4350.4万吨,占比全球PP产能进一步提高到46.01%,紧随其后的是北美、西欧、中东及东南亚地区,这四个地区PP产能全球占比分别为10.45%、10.06%、8.84%和8.32%,其中东北亚地区产能全球占比领先排名第二的西欧地区高达35.56%。

      未来5年,除中国的煤化工产能、PDH产能及炼油化工产能继续增加外(预计新增产能1590万吨),北美、南亚、中东、东南亚及独联体地区均有新产能投放,分别是美国ExxonMobil的45万吨PP装置(预计2021年投产)和Braskem的45万吨PP装置(预计2021年投产)、韩国晓星的35万吨PP装置(预计2019年1月投产)、日本JPP的15万吨PP装置(预计2019年11月投产)、印度的印度石油70万吨PP装置(预计2019年3月投产)、马来西亚的马油90万吨PP装置(预计2019年7月投产)、伊朗Okran的45万吨PP装置(预计2019年11月投产)、阿联酋Borouge的48万吨PP装置(预计2021年三季度投产)、俄罗斯Sibur的50万吨PP装置(预计2019年5月投产)及阿塞拜疆Socar的18万吨PP装置(预计2019年1月投产)。很明显可以看出,以中国、日本及韩国为代表的东北亚地区PP产能投放最大。

      另外,从产能增速上看,2011—2022年,东北亚地区PP新产能投放速度较平稳,年均增速6.74%,而其他地区PP产能投放却差别较大。西欧地区几乎没有新产能投放,保持零增速;北美地区保持延续往上,从-0.23%到2.6%,年均增速0.84%;中东基本上呈现增速往下的趋势,从14.82%到0%,年均增速为3.04%;东南亚增速呈现V形走势,从17.81%到-2.96%再到5.78%,年均增速为4.99%。

      综合来看,未来5年东北亚地区PP产能投放仍保持全球领先的地位,届时东北亚PP市场将成为全球不可忽视的市场,东北亚市场PP价格将更具全球代表性。

      B    我国产能分析

      工艺延续以原油为主的原料多元化特色

      当前我国制取PP的工艺有原油或石脑油裂解的油化工工艺、以煤为原料经甲醇制烯烃的煤化工工艺、单纯以甲醇为原料的MTO/MTP工艺、以丙烷为原料的PDH工艺以及部分外采单体丙烯制PP等工艺,其各自产能占比分别为56.41%、20.41%、11.01%、11.55%和0.9%,炼油化工占比位居首位,产能占比超过一半。而细看我国未来5年的新建PP产能项目的工艺,仍然坚持多元化特色,油制、煤制、MTO/MTP工艺、PDH工艺及外采丙烯工艺产能占比预计为51.1%、29.97%、8%、10.41%和0.52%,其中煤制工艺产能占比提升较多,升幅9.56%,但仍无法撼动我国PP产能以炼油化工为主的绝对控制地位,占比仍然高达51.1%。这主要还是因为以原油为原料的炼化一体化项目的PP产能具有工艺技术成熟、工艺安全可控、产品性能较佳等优点,而煤制PP产能因其毗邻煤炭资源集聚地,工艺需要消耗大量水及仍有较大的环境危害隐患等局限因素使其成为我国PP工业的补充,这同时也是针对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现状而制定的合理PP工业规划。当然由于海外化工品贸易更多先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华东地区也有不少以甲醇为原料的MTO/MTP工艺和以丙烷为原料的PDH工艺制PP的装置。

      区域产能分布呈现偏向经济发展需求和向煤资源地集中的特征

      当前我国PP最主要的消费地集中在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华北偏向塑编、塑料制品企业,华东地区偏向塑编、BOPP、塑料制品及汽车、家电行业,而华南地区偏向塑料制品及汽车、家电行业。鉴于此,华北、华东及华南地区配备不少PP产能以便一定程度满足本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其中三个地区的PP产能占比分别是9.65%、19.78%和19.52%。另外,由于我国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近几年乃至未来5年都已建或者在建不少煤化工产能,截至2018年12月,国内西北地区PP产能占比为34.78%,同时预计到2022年西北地区PP产能占比仍高达33.57%,西北地区PP产能占比超过三成,产能向煤炭原料资源集中的特征突出。

      当然为了更好扶持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未来5年在中西部地区也有产能投放,比如中石化贵州毕节煤制烯烃项目(预计2020年投产)、中石化安徽淮南煤制烯烃项目(预计2019年7月投产)、甘肃华泓汇金公司平凉煤制烯烃项目(预计2020年投产)、青海矿业集团海西州煤制烯烃项目(预计2022年投产)。


      中国化工制造网将为您持续更新相关市场行情,敬请关注本网行情动态。

  • 文章关键词: PP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