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4日至5月5日,《斯德哥尔摩公约》第八次缔约方大会通过决议,将十溴二苯醚、短链氯化石蜡增列入公约附件A。至此,《斯德哥尔摩公约》自2004年5月17日在 全球生效以来,在首批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基础上,已新增列16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公约受控化学品家族扩大至28种/类。
那么什么是《斯德哥尔摩公约》呢?其全称是《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通常也称为POPs公约,是为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害的全球性条约,于2004年5月17日在全球生效,同年11月11日对我国生效,至今已有181个缔约方。
“此番短链
氯化石蜡列入POPs清单,不再允许生产、销售和使用,将对我国氯化石蜡企业会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国内氯化石蜡的年产能为180-200万吨,以110万吨年产量计,短链氯化石蜡产品所占比例相当大。”
统计数据表明,近几年,虽然我国氯化石蜡市场行情相对较为低迷,但整体行业的发展仍呈现一定速度的增长。特别是氯化石蜡-52,虽然有一定数量的产能转行退出,但仍有部分新增产能出现,其产能可占行业整体产能的90%左右,且大部分都不同程度含有短链氯化石蜡成分。据统计,截至2017年,国内氯化石蜡总产能已达190万吨。
由于氯化石蜡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塑料制品方面,如电线、电缆、一些塑料管道(软质管材)、地板胶、塑胶跑道等方面应用很广泛,所以企业要想取消短链氯化石蜡的生产很困难。一是没有替代的产品;二是国内的原料中就含短链,还没有一家原材料生产企业能够把短链彻底去掉。 目前国内氯化石蜡原料——液蜡的生产企业有十余家,中字头的包括中石化南京金陵石化烷基苯厂、中石油抚顺石油三厂、中石油锦西石油五厂、中国化工集团沈阳石蜡化工厂,他们生产的液蜡本身就不同程度的含有短链,导致下游企业生产的氯化石蜡中也必然包含短链。“要让氯化石蜡的原料供应商在生产原料的过程中去掉短链是件很难的事,因为需要大幅提高成本。”
“除了原料所限,目前国内
氯化石蜡的标准也很难统一。现在执行的还是1992年制订的标准,当时并没有涉及长短链的问题。由于那个标准据今已经有20几年了,早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由于相关氯化石蜡产品较多,新标准很难制订,导致目前市场较为混乱。”
能否找到替代品?
“从长远看,禁止短链氯化石蜡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是大势所趋。因为该产品的环保问题比较突出,本身所含的有害物质较多,并存在潜在的危险,在应用很长时间之后还有可能出现一些有害的物质,国外也早已明令禁止。因此,现在国内也在抓环保,关注短链产品后期的污染。但要想完全去掉短链,必须从原料入手,先行切掉短链部分或从国外进口合格的原料,否则在生产过程中很难做到。现在国内也有生产不含量短链的氯化石蜡企业” 部分氯化石蜡企业表示,短链产品在自然界中的降解性差,呼吁停止短链氯化石蜡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也是希望企业能提高环保意识,尽量少购买C13以下的原料。随着国家对液氯等危险品生产应用企业在安全、环保方面的管控越来越严格,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注重清洁、环保,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实现产品转型升级。
“从转型角度上看,一是解决原料问题,二是寻找原材料替代。由于目前国内大部分原料生产企业只能生产含有短链的原料,所以要从原料角度解决问题,只能寻找其他原料进行替代,对原有原料工艺技术进行升级改造。对此,已有企业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一旦寻找到合适的替代原料,我们这些短链氯化石蜡企业就好借机转型了。”有企业表示。 “能否实现短链氯化石蜡原料的替代,还要看国家政策,如果国家要求炼油企业必须将短链切断,在分馏过程中不再有短链产生,一切就都好办了。” 所以,对于氯化石蜡行业来讲,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已经到了非做不可的地步了。
中国化工制造网将为您持续更新相关市场行情,敬请关注本网行情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