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8月份价格大幅上涨之后,国内
丁酮市场在传统的“金九银十”行情中并没有良好表现,整体维持盘整格局。然而就在市场人士普遍不看好后市并预期行情将延续至年底的氛围中,丁酮在11月初陡然开启了疯狂上涨的模式。11月14日,华东地区价格突破万元(吨价,下同),这是自2014年国际原油暴跌引发化工市场大幅下挫之后的首次。而此后,市场未见有放缓的迹象,截止11月24日,价格已逼近12000元大关,这是自2011年4月日本福岛地震导致丸善装置关闭引发丁酮飙升至24000元的天价后的又一个高峰。
丁酮作为一种溶剂,主要应用在涂料、胶黏剂、清洗剂等行业,近年丁酮下游需求停滞不前,甚至有萎缩态势,难以对市场形成有利支撑。而且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丁酮生产商已形成了约7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远超实际需求。从这两点看,丁酮没有理由成为一个有“热度”的产品。然而实际情况是——自2016年2月末跌到4600元的历史低位后,
丁酮市场一路震荡上行,拉出了一到漂亮的“大阳线”,截止目前涨幅超过150%。诚然,这段期间对应了整个化工市场的整体触底回暖反弹,在多种利好因素的配合下,能客观反映化工行业发展趋势的“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CCPI)从约3650点攀升至近5200点,但是仅仅用“水涨船高”来解释丁酮的惊人涨势显然难以令人信服。
实际上,虽然名义上国内丁酮产能明显过剩,但有部分装置未能有效运行,导致实际产能利用率并不高。而一些厂家时不时地因各种原因停检装置或者降负荷,鉴于国内厂商仅十来家,产能集中度较高,就使得短期内货源供应不足的矛盾得以凸显,市场也有了炒作的理由,在近两年的时间内数次拉动价格有明显的上涨。尽管每轮涨势过后,丁酮就进入修复性盘整周期,却一直因为供应偏少没有出现大幅回落,结果是价格坚实地上了一个台阶,并静待下一次的起势。出口市场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近三年(2014-2016),丁酮出口均超过9万吨,占产量的20%以上,今年截至9月份,丁酮累计出口8.2万吨,同比增加21.7%,估计不成问题。在国内市场疲软的时候,厂商可适时加大出口力度,调节供应方向,也能造成紧张局面,成为拉动市场又一利器。
支撑此次
丁酮市场最新一波强力上涨的,还是供应紧缩和出口拉动这两张老面孔。据报道,四季度行业仍处于装置检修旺季,随着10月底兰州石化一套3万吨/年装置停车检修,共计有超过20万吨产能停车,彼时市场已有上行的趋势。进入11月之后,河北中捷与泰州石化重启时间再次不确定,而宁波海越和独山子天利的装置于上旬恢复重启后供货有限,行业供给端明显收缩,甚至出现断货情况,贸易商炒涨情绪瞬间点燃。随着价格的持续推涨,丁酮厂家报价也陆续抬升,市场不断加快上行的步伐,涨势愈演愈烈。出口方面,7、8、9这三个月的增长尤其明显,皆超过了万吨,远高于上半年的平均月度水平,合计有4.4万余吨。壳牌位于荷兰Pernis的年产9万吨丁酮工厂在7月29日晚间发生火灾,公司宣布了供应不可抗力,这一事件对于夏季出口显著增加“功不可没”。
总的来看,短期内丁酮市场走势依然震荡偏强运行。虽然目前供应问题仍有能力“影响”市场走向,拉动价格不断走高,但需求疲软对于丁酮可谓“达摩克利斯之剑”。当厂家装置开工回复正常后,供应问题对于价格的支撑力将减弱。而随着国内环保措施日益严苛,丁酮下游行业将受到更大的冲击。此外,本次上涨中“炒涨”的成分较以往更为突出,一旦可炒作的题材不复存在,市场能否站稳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每次暴涨之后都要谈到谨慎,不知道会不会是这一次。
中国化工制造网将为您持续更新相关市场行情,敬请关注本网行情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