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开发多个甾体医药中间体
www.chemmade.com
2014-11-05 11:01:32
中国化工报
甾体药物是仅次于抗生素的第二大类药物,近日,华东理工大学鲁华生物技术研究所魏东芝教授研究团队在甾体药物代谢机制及生产新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该团队针对分枝杆菌转化甾醇生产甾体药物这一重要工艺路线,阐明了甾醇转化为有用甾体药物中间体的多个关键机制,项目应用成果已申请多项专利,正在准备产业化。
甾体药物在化学药物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为皮质激素类药物和性激素类药物,此外还用于麻醉及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它的发现和合成,与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一起,被誉为20世纪医药工业取得的两个重大进展。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逐步成为世界甾体药物原料药生产中心,目前年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1/3左右,皮质激素原料药生产能力和实际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但是,从产品结构来看,我国甾体药物产业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新产品的研发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微生物转化技术和优良菌种的选育等关键生产技术方面。”魏东芝教授举例说,目前,全球生产的甾体药物品种已有300多种,而国内生产的品种只有40余种,仅占全球的14%,且大多为中低档产品。
在此背景下,研究团队针对分枝杆菌转化甾醇生产甾体药物这一重要工艺路线,开展了多年的基础研究,最终阐明了甾醇转化为有用甾体药物中间体的多个关键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成功开发了C19甾体雄甾-4-烯-3,17-二酮、9α-羟基雄甾-4-烯-3,17-二酮和C22甾体C20-甲羟基孕甾等多个甾体医药中间体。这些医药中间体可用于生产几乎所有类型的甾体药物。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