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炙烤下的中国煤炭市场,一场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变奏正在上演,行业在供需再平衡的十字路口迎来转折点。
“晋陕蒙”动力煤(0, -641.00, -100.00%)坑口价止跌回升,陕西榆林动力煤周度环比上涨10元/吨;京唐港主焦煤(1556, -15.00, -0.95%)价格单周飙升9.8%,创下年内最大涨幅。在北方港口,库存持续去化,已降至2700万吨左右,同时锚地船舶数量维持在100艘左右高位,显著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市场参与者们发现,煤炭行业正经历微妙变化。中国煤炭运销协会近日在鄂尔多斯召开的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座谈会上,“整治内卷式竞争”被列为核心议题,同时要求“科学把控生产节奏,避免无序竞争”。
01 真实需求改善,高温与工业复苏双轮驱动
今夏的极端高温天气成为电煤需求的重要推手。自7月14日起,华北南部至华南、新疆等地区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河北南部、河南、陕西关中等地最高气温可达39-43℃,持续6-7天。这场持续高温直接推升了居民制冷用电负荷。
数据显示,全国主要电网最高负荷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4.65亿千瓦,其中华东电网空调负荷占比约37%。截至7月11日,南方电厂日耗达213.90万吨,环比上涨13.1万吨。
工业用电同样出现回暖迹象。5月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增长1.2%,扭转了前4个月累计下降3.1%的颓势。国泰海通证券分析指出,随着6月底华东区域全面出梅,全国正式进入盛夏,从当前气象数据显示今年夏天气温较历史平均更高,需求端有望呈现稳中有升的局面。
非电煤领域的需求同样展现韧性。化工用煤在政策支持下保持较高增速,截至7月11日,2025年煤制PVC(5886, 65.00, 1.12%)、煤制乙二醇(4641, -57.00, -1.21%)、煤制甲醇(2529, -33.00, -1.29%)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7%、11.6%、14.1%,1-6月合成氨累计产量同比增幅达9.7%。
钢铁行业虽然面临粗钢减产预期,但目前钢厂、焦厂利润尚可,1-5月生铁产量基本持平,为煤炭需求提供了支撑。
02 供给收缩,政策“反内卷”重塑行业生态
供给端的结构性变化成为本轮煤价上涨的另一关键推手。2025年1-6月,国内原煤产量达24亿吨,同比增幅6%。但这一增长主要源于去年同期的低基数效应,预计下半年增幅将显著收窄,全年产量预计48.5亿吨左右,同比仅增加9000万吨(+2%)。
进口煤市场出现明显收缩。前6个月进口量2.2亿吨,同比下降11.1%,其中印尼煤减量最为显著。国信证券预计,全年煤炭进口量有望同比减量8000万吨(-15%),其中5000万吨来自印尼。
政策层面的“反内卷”行动正重塑行业生态。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明确要求 “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随后,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在7月10日的会议上提出四大关键举措:强化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科学把控生产节奏、整治内卷式竞争、构建行业自律机制。
安监环保压力也制约着产能释放。6月作为“煤矿安全生产月”,产地煤矿安监力度加大,叠加环保检查影响,晋陕蒙样本煤矿产量同比下降1.6%,环比减少1%。山西产能利用率因安全环保检查从90%降至85%,内蒙古、乌海等地同步减产,精煤日均产量降至74万吨左右,同比下降7.6万吨。
03 资本进场,高股息策略下的价值重估
资本市场的变动为煤炭行业注入了新变量。在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的宏观环境中,煤炭板块平均股息率超6% 的吸引力日益凸显。财政部近期调整国有险资考核机制,引导长期资金入市,预计带来超万亿元增量资金。
煤炭企业的财务指标颇具竞争力。即使在业绩压力较大的2025年一季度,煤炭板块仍展现出较低的资产负债率(44.7%)、较高的净利率水平(12.7%)以及相对较高的ROE。这些优质基本面为资本提供了配置基础。
市场交易行为也显示资金关注度提升。7月14日,煤炭板块突现集体异动,豫能控股强势涨停,华银电力、郑州煤电、华电能源等股纷纷跟涨。中信证券分析认为,“反内卷”提供了类似2014年“一带一路”的叙事逻辑,政策催化有望激活增量资金。
但值得注意的是,煤炭板块近期表现跑输大盘指数。在申万31个行业中,煤炭行业周跌幅达1.08%,位居行业末尾。这种背离可能意味着市场对煤炭行业的长期前景仍存分歧。
04 行业前瞻,供需再平衡下的煤价走势
随着迎峰度夏旺季的到来,煤炭市场正步入关键验证期。彭博新能源财经预计全年煤炭消费量约43亿吨,供需缺口收窄至0.8亿吨;标普全球则认为市场煤价波动率将下降20%,秦皇岛5500大卡现货价区间在830-880元/吨。
从供给侧看,疆煤外运的冲击有限。受煤炭价格持续走低影响,截至6月6日疆煤铁路外运量同比仅增长6.8%。经测算,当前煤价下,疆煤仅在甘肃、宁夏等地具备一定价格优势,外运增量有限。
成本支撑作用也不容忽视。参考2012-2015年煤价下行周期,当秦皇岛煤价跌破600元/吨时,煤炭开始出现减产现象。2015年以来,煤企生产成本增幅近40%,若煤价跌破成本线,可能引发小幅减产。
中信建投期货研究指出,焦煤作为对未来需求高度敏感的指标,可谓 “成也焦煤,败也焦煤”。若8-9月国内煤矿复产、蒙煤通关回升以及需求走弱共同作用,可能对价格形成压制。
展望未来,行业正从“量价双杀”转向“优质产能溢价”阶段,或将打开板块估值修复空间。光大证券建议关注高股息、高履约率龙头及低估值焦煤标的。
河北某焦化厂采购经理张伟面对煤价上涨既欣喜又忧虑。“现在补库成本高了,但至少不用担心恶性价格战了,”他指着电脑屏幕上的调价函说。屏幕显示,山西阳泉焦化、河北鹏飞集团、内蒙古旭阳能源等十余家企业近期同步发布涨价通知。
煤价走势的未来,如同盛夏的天气一样充满变数。当政策、资本和需求形成共振,煤炭的寒冬才算真正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