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二甲苯是石油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上游石化产业与下游聚酯化纤产业的关键枢纽。对二甲苯生产装置包括预加氢、催化重整、芳烃抽提、歧化及烷基转移、二甲苯异构化、二甲苯分馏、芳烃提纯等工艺过程,能耗主要由燃料气消耗、蒸汽消耗和电力消耗组成。用能主要存在加热炉热效率低、余热利用不足、分馏塔分离效率偏低、塔顶低温热利用率低、耗电设备能效偏低等问题,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潜力较大。
根据《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对二甲苯能效标杆水平为 380 千克标准油/吨、基准水平为 550 千克标准油/吨。截至 2020 年底,我国对二甲苯能效优于标杆水平的产能约占 23%,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产能约占 18%。
根据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发布的《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来看,到 2025 年,对二甲苯行业装置规模化水平明显提升,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比例达到 5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行业节能降碳效果显著,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大幅提高。
据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初,中国对二甲苯总产能为3154.5万吨,其中有效产能3084.5万吨,无效产能并不多。近年来,随着政策对行业全局把控,国内已经陆续出现对二甲苯落后产能淘汰,其中齐鲁石化10万吨/年装置,为国内最早一批对二甲苯装置,由于产能小,无配套下游,技术相对落后,自2021年初长期关停。另外中化弘润60万吨/年对二甲苯装置,为单独的MX-PX装置,经济效益较低,2019年以来一直处于停车状态。
目前国内大多数装置为芳烃联合装置,该技术规划对二甲苯生产新技术工艺单元,充分利用芳烃联合装置中的苯、甲苯资源,在降低装置投资的同时,增产对二甲苯产量。特别是近来大型炼化一体项目中配套有对二甲苯装置,技术相对成熟,基本负荷国家节能减排要求。
未来国内面临淘汰的对二甲苯装置不多,小产能基本已经淘汰完毕,不过部分中石化旗下老装置能效率有待提高,仍需进一步降低装置能耗和排放。作为聚酯大国,中国对二甲苯产业依然处于高速发展期,在能降碳改造升级背景下,新企业将更加注重低碳、高效、行业发展更加规范化。
化工制造网将为您持续更新相关市场行情,敬请关注本网行情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