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低库存下经济复苏 期价易涨难跌
www.chemmade.com
2020-12-22 14:42:46
文华财经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市场节奏,系统性风险下金融市场相关性明显加强。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国内感染人数快速攀升,各地实施封锁,经济陷入停滞;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海外疫情又集中爆发,全球陷入恐慌,各类资产遭到疯狂抛售,美股、原油狂跌,有色金属也迎来阶段性底部。虽然各国应对疫情的具体措施各有不同,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只有一个取向,即宽松。今年以来,全球央行纷纷降息,多国将基准利率降至0,巨量流动性促进下,金融市场止跌回升,4月至7月中,有色金属持续走升;当然上涨的理由除了流动性的因素,还有中国从疫情“解冻”后的快速反弹,下游企业集中赶工,线缆等部分企业的开工甚至远超疫情前水平,加之海外疫情影响矿端原料供应,冶炼厂加工费持续下移,7月中铜价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随后,赶工期结束,经济复苏势头有所减弱,还有海外疫情的不停扰动,上下驱动都不强,铜价陷入震荡期,7月中旬到11月中旬,铜价窄幅震荡了四月之余。11月中旬铜价开始大幅拉涨,一时起,“周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相关商品和股票成为竞相追逐的“香饽饽”,市场乐观情绪极大被带动。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抗疫方面的卓越表现,使得人民币一路“高歌猛进”,离岸人民币在年底达到了6.5附近,从而沪市金属表现相对弱于外盘LME市场;美元流动性危机时美元指数最高为102.99,年底前最低跌至90附近,弱势美元背景下,大宗商品接连上涨也就不难理解了。
一、经济复苏预期乐观
铜的终端需求主要体现在电缆、汽车、家电、基建等方面,而这些又与整体经济形势紧密相关,经济形势向好时会刺激下游消费。除了具备一般的商品属性外,铜也具有较强的金融属性,铜价经常被看做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
(一)疫苗逐渐投入使用,经济增长前景乐观
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全球经济受到重击,据IMF预计,今年经济将以-4.4%的负增长收场,而得益于疫苗的快速研发,前景十分光明,预计明年经济将有5.2%的快速增长,是好于疫情前正常水平的;其中,发达国家里欧元区将有明显改善,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也会有快速反弹,中国经济增速预计将达到8.2%,印度则快速升至8.8%。我们知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消费国,中国经济的复苏将对有色金属的需求有明显的拉动,而印度当前的基础设施、家电普及等都处于低位,经济的快速反弹势必带动相关商品的消费。
(二)原材料库存低位,经济复苏带动企业备货
从制造业整体情况来看,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在2020年初触底后快速回升,目前处于相对高位,通过对比不难发现,今年的走势与2008、2009年金融危机时极其相似,实体经济受到重创,各国央行开始大放水,制造业获得资金支持后加快生产,带动商品价格上行。2020年后半年,各国封锁已基本解除,经济活动开始恢复,制造业PMI反弹至疫情前水平,一改前两年的衰退之势;从时间周期来看,随着疫苗的普及,经济活动的改善,这种向好态势大概还有1年左右的时间,经济复苏有望持续。
从全球经济的引擎——中国来看,后半年制造业PMI基本都处于51上方,11月甚至达到52.1的高度,制造业恢复性增长有所加快;分项指标来看,新订单指数为53.9,环比上升1.1个百分点。下面重点分析一下原材料库存指数,2018、2019年全球经济不景气,中国经济由高增长向高质量转变,企业原材料库存经历了明显的下滑,疫情前基本徘徊于47附近,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和信心并不是很足;疫情过后,新订单指数快速抬头,原材料库存也缓慢上移,企业信心逐渐恢复,而在前期较低的基数背景下,未来的增量有一定的空间。
(三)商品价格上涨,PPI有望上行
相对于大宗商品价格的强势,PPI的变动相对滞后。大宗商品一般都是原材料,处于产业链的上游端,企业消化了原有储备后采购新的原材料,加工成成品进行销售,因此PPI的变化一般要慢于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上半年,疫情冲击影响显著,我国PPI同比值大幅回落,5月最低时达到-3.7%,滞后于商品价格的下行时间;后半年,PPI同比值止跌回升,速度较为缓慢。鉴于后半年商品价格重心的上移,预计明年PPI将有一定幅度的回升;而随着PPI的回升,通胀预期也将升温。温和通胀预期下,利于有色金属价格的上行。
(四)宽松政策难言退出,通胀预期升温
3月美联储将基准利率降至0.25%,欧元区基准利率降至0,各央行也多次降息,释放流动性。相比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规模,有过之而无不及,巨量流动性下,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就不足为奇了。仅仅货币政策的宽松是不够的,还需配合以积极的财政政策。美国大选结果落地后,两党正在谈判新一轮的财政刺激方案,规模在9000亿美元左右。欧洲央行12月会议维持基准利率不变,符合预期,将紧急抗疫购债计划(PEPP)规模增加5000亿欧元,期限延长9个月至2022年3月底,保持宽松的融资条件。一方面,经济的脆弱性使得2021年宽松的政策较难退出,或退出的速度较缓;另一方面,前期释放流动性的效果将进一步体现。
中国在货币政策取向上相对谨慎,2020年降准3次,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进行流动性调节,内外利差也是今年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年以来,货币供应量总体充足,据人民银行最新数据,11月M2同比增速为10.7%,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3.6%,随着经济的持续改善,近期有触顶迹象。央行多次指出不搞“大水漫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明年货币政策基调基本如此。
二、终端需求稳中向好
(一)电缆消费增量有限
电线电缆是铜最大的下游消费。2020年国家电网下调了电网投资计划,全年计划投资4600亿元,而2019年全年投资为4856亿元。今年二季度国网交货量集中,电缆开工率快速提升,超过了疫情前水平,4月开始铜消费表现超预期,而随着集中交货期的结束,下半年环比走弱。2020年前10个月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为3371亿元,累计同比增速为-1.3%,仅余两月,全年计划难以完成。目前尚未看到2021年的投资计划,但总体电网投资高峰已过,预计明年增量有限。
(二)家电消费较为乐观
疫情过后,家电行业也迎来快速发展,尤其是二三季度,铜管企业开工率达到高位,四季度略有放缓。疫情的发生,促进了“宅经济”相关概念的发展,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得以体现,空调、冰箱等家电的消费也逐渐转好。预计明年,内需稳中偏好,外需也将改善,家电行业仍能提供部分增量。
(三)汽车产销持续向好
突如其来的疫情提高了人们对出行工具的需求,4月开始国内汽车产销保持高增长,销量的同比增长率保持在10%上方,高于前三年的同期水平,相对于2018、2019年的颓势有明显的改观。2020年前11个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37.2万辆和2247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1.9万辆和110.9万辆。中汽协预计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将达到2500万辆,未来5年可能实现稳定增长。工信部预计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达到130万辆,远高于年初预测值。汽车行业整体利润可观,消费向好态势有望延续,2021年料将维持稳定增长。相应的,对于铜材需求也将提升。
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内需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近期商务部将发布新一轮促销费的措施,包括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对居民购买智能家电、绿色家电举行补贴。
三、库存绝对低位,但需留意铜矿扩产进度
(一)铜矿扩产周期,供应偏紧料改善
据SMM,2020年全球铜矿减量约在50万吨左右,其中巴拿马的Cobre Panama减量最大,约在10万吨。受全球铜矿供应紧张的影响,冶炼厂加工费持续低位,一季度加工费TC最高在70美元/吨左右,而下半年持续维持在50美元/吨下方。2021年,随着铜矿扩产,矿端供应偏紧局面料将改善,加工费也有望上调。据SMM预计,2021年秘鲁、加拿大、巴西等的矿山从疫情或其他干扰中恢复的产量将有28万吨左右,加上新建和扩建项目,2021年铜精矿将有超过100万吨的增量。
2020年前10个月中国进口铜矿石及精矿共1804.98万吨,累计同比增长0.81%。智利仍是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前10个月累计进口量为639.17万吨,占总进口量的35%左右;自秘鲁进口量为397.22万吨,占比约为22%。2月进口增幅较大,当时的废铜供应较为紧缺,促进了铜精矿的进口。今年以来,加工费持续低位,冶炼厂利润空间有限,且美元指数走弱,外盘铜价强于国内,进口盈利不大,总体铜矿进口增长幅度有限。
(二)再生铜政策放开,有望弥补废铜供应缺口
受国家环保政策影响,2017年开始严禁“废七类”进口,废铜拆解和融锭的企业在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增加,国内废铜进口快速下降。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废铜进口量148.65万吨,同比减少38.4%,2020年前10个月累计进口73.38万吨,同比减少44.5%。
2020年10月,生态环境部关于规范再生黄铜原料、再生铜原料和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发布,符合《再生黄铜原料(GB/T 38470-2019)》《再生铜原料(GB/T 38471-2019)》《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GB/T 38472-2019)》标准的再生黄铜原料、再生铜原料和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不属于固体废物,可自由进口,自2020年11月1日起实施。再生铜政策放开,有望弥补废铜供应缺口。
(三)精铜产出稳步增长
近两年我国精炼铜产量增长较快,2020年前10个月中国精铜产量836.2万吨,累计同比增长6.1%;10月单月产量91.4万吨,接近历史高位。据SMM,2021年新扩建铜冶炼项目主要有大冶有色40万吨,紫金铜业8万吨,烟台国润8万吨,预计2021年电解铜增长在4%左右。
2020年进口精炼铜大增,前10个月累计进口量达到399.68万吨;其中6、7月进口增量较大。总体来看,不管是国内产出还是进口,都保持着高增长,精铜供应料将充足。
(四)库存低位,提供炒作题材
2020年一季度疫情影响下,精铜以及冶炼厂副产品硫酸运输受阻,国内精铜库存快速累积,年内最高达到38万吨;二季度经济活动恢复,下游企业赶工,生产活动明显加快,库存快速下移。随着赶工期的结束,下游消费略有放缓,三季度库存有小幅增长;四季度后,经济复苏强劲,需求环比改善,且随着价格的上涨,“买涨不买跌”的心态下,市场信心恢复,下游开始积极备货,库存降幅较大。截止12月18日上期所铜库存降至7.42万吨,是近几年的低位,11月底铜价的大涨跟库存低位有着较大关联。库存低位,容易产生“逼仓”行情。
LME铜库存与上期所铜库存变动趋势基本一致,也是年初的快速累积,年中持续下降,三季度小幅回升,四季度后又延续下行之势。截止12月21日,LME铜库存为12.29万吨,整体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上。COMEX铜库存较为稳定,2020年下半年基本保持在8万吨左右。
四、低库存下经济速度,期价重心或上移
2021年随着疫苗普及,全球经济将迎来强势复苏,商品价格的上涨带动PPI上行,通胀预期升温,乐观预期促进低库存企业积极储备原材料,有色金属需求端受到明显提振。外围宽松政策难改,国内整体稳健。不过,2020年底有色金属整体涨幅不小,上涨速度较快,有过度透支明年上半年行情的可能,虽然中期依然看涨,但短期调整的压力也不容忽视。2021年是铜矿扩产大年,矿端供应紧缺局面有望改善,再生铜政策的放开,将缓解废铜供应不足的格局;精炼铜供应相对充足,而当前库存低位,确实容易带动行情上涨,关注明年累库节奏。铜价或调整后继续上行。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文章关键词:
铜矿、铜价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