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国内SBC产能统计一览表
单位:万吨
2009-2019年,国内产能飞速发展,从2009年的70.8到本年度161.5万吨,产能完成了翻倍增长,近十年平均增速在7%左右。
第一、2009年到2013年间,国内经历了第一个产能爆发期,当时较好的盈利及国内原料供应的飞速增长是产能扩增的主要原因,产能集中释放主要体现在2012年,之前国内主要产能集中在国营企业,巴陵石化、茂名石化、燕山石化及独山子石化不仅仅具备稳定先进的生产装置,并且自有供应原料等优势条件使其在国内市场具备当之无愧的领头地位;但进入2012年,巴陵石化新上4万吨年SEBS生产装置,当年SEBS产能增长至7.5万吨,山东聚圣3万吨/年的SBS/SIS生产装置及广东众和2万吨混产装置上马,非国企产品市场占有率有所增加。随着新增装置的产量释放超越了国内需求的增长速度,市场价格有所下滑,国内SBS主流道改市场价格自早期的25000元/吨高点降至16000元/吨左右,而氢化产品(SIS及SEBS)国内自供量也慢慢开始增多,进口量大幅减少,出口量逐步增加。
第二、2014-2017年,是国内第二个产能增长期;在2015年惠州李长荣新增一条10万吨/年SBC生产线,宁波科元SBC装置产能由7万吨/年扩至10万吨/年,辽宁戴纳索新增5万吨一线SBS/低顺/溶聚丁苯混产装置,但是当年虽然产能增加,产量反而下降了,这也是比较特别的一个情况,2015年石油、石化装置三年一次大检修,供应量比2014年减少明显。真正的产量释放体现在2016年,产量大幅增加15万吨左右,当年行情走势震荡加剧,并持续延续到2017年,高低点价差拉大。
同时此阶段也是存在部分落后产能的淘汰,因为内部资金或者装置生产问题,宁波欧瑞特SIS装置永久性停车,宁波科元的SIS/SBS混产装置半永久性停止了SIS排产,并且经过装置改造升级,转而生产SBS,但是此消彼更长,淘汰的落后产能不足以抵消未来飞速扩展的新增装置带来的影响。
第三、2018-2019年,国内SBC产能经历了第三次大爆发。2019年新增27万吨产能,民营及台资企业在国内的产能占比达到了总产能的60%以上,行业内话语权大幅增加。2019年新建装置惠州李长荣新建一条10万吨/年柔性生产线,宁波长鸿SBC装置扩充至25万吨产能,宁波金海新增3万吨SBS/SIS柔性装置,浙江众立科技新增新增一条4万吨SBS产线;本年度产能增速达20%,为历年来增幅之最,市场多种同类牌号竞争加剧,供需矛盾进入“狭路相逢”的顶点,随之而来主要的体现在出场盈利降低、市场矛盾进一步加剧。
十年对一个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SBC行业在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产品,供需矛盾急需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小编总结了几点仅供参考:
增加出口:中国SBC产能扩张迅速,国内产量的增加超越需求增长趋势,供需失衡加剧下,积极增加出口渠道是有效分担国内风险的途径之一。
技术导向:目前出口主要依靠价格优势竞争国外市场,国内部分企业如巴陵石化、浙江众立等以技术导向型企业已经开始注重结构转型,增加产品竞争力,未来任重道远。
环保替代性高:SBC随着生产成本降低,加之健康、环保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将在部分交叉领域加快对传统材料的取代。
新兴领域拓展:目前SBC氢化产品进口依赖度较高,尤其是在医疗、食品等高端下游应用行业体现尤为明显,打破目前技术壁垒,高端应用研发力度加强。另外氢化产品在润滑油增粘、光纤填充油膏及高端弹性体领域发展潜力巨大。
产业结构转型: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创新驱动、进行技术改造升级,进行产业组织结构优化将是解决供需失衡的必行道路。
中国化工制造网将为您持续更新相关市场行情,敬请关注本网行情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