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物流资讯 > 中国最北高速公路“漠北高速公路”建设纪实
中国最北高速公路“漠北高速公路”建设纪实
  • www.chemmade.com
  • 2011-10-12 11:06:12
  • 东北网
  •     公元2011年9月26日,一个可以载入大兴安岭开发建设发展史册的日子:
       
        随着第一辆汽车在漫天的飞雪中轰鸣而去,大兴安岭林区向世人宣告:经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鏖战,中国最北的高速公路--加漠公路漠北段(漠河机场--北极乡)正式通车。
       
        从此,大兴安岭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彻底结束!
       
        --这是在全国纬度最高、气候最寒冷的地区修建的高速公路:路段全部位于北纬52度以上的“高寒禁区”,这里无霜期仅为86.2天,最低气温可达摄氏零下50度。
       
        --这是全国跨越永久岛状冻土层最多的高速公路:全程永久冻土路段共计16.85公里,占总里程的20.61%,世界罕见。
       
        --这是全国施工速度最快的高速公路:有效施工期不足12个月,开凿土方855万立方米,修筑公路81.765公里,修建跨度为688.96米的大桥1座,中小桥11座,涵洞115道。
       
        省内公路建设专家指出:漠北高速公路的建成,对于砸碎长期以来制约林区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打造林区“水、陆、空”立体交通网,构筑黑龙江省北部地区的南北向公路运输通道,完善黑龙江省骨架公路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翻开那尘封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每一个瞬间、每一个故事以及那每一个逝去的生命,都化作了一曲“漠北壮歌”,凝结成了一座新时期交通铺路人和大兴安岭精神的丰碑!

        一、久有凌云壮志
       
        抓住机遇,迎难而上,砸碎林区交通瓶颈!
       
        与我省同期建设的高速公路相比,漠北高速公路立项最晚,工期最紧,国内专家连呼:“漠北速度”令人惊叹!
       
        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却只有53万的大兴安岭,偏僻、遥远、寒冷。
       
        路,高等级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曾是几代林区人遥不可及的梦。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兴安岭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前所未有的快车道。矿产开发、生态旅游、林产工业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位居全省前列。然而,与此不相称的是,公路建设却仍然滞后。据了解,直到2000年初,大兴安岭林区公路仍然是上不通省、下不通县。中心城市加格达奇修建了3条水泥出口路,总长也不过几十公里。
       
        为了解决交通瓶颈的制约,林区人省吃俭用、勒紧裤腰带修建了“加漠”等几条高等级公路,可直到2009年年初,偌大的大兴安岭还没有一寸高速公路。
       
        林区人仍在苦苦地等待……
       
        机遇,在2008年6月6日翩然而至。
       
        这一天,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决策:举全省之力,决战3年,推进公路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计划投资1100亿元,建设高速公路3042公里、一级公路420公里、二级公路2935公里、农村公路60799公里,龙江公路大发展的宏伟蓝图跃然纸上。同年,省委书记吉炳轩在漠河调研时指出,漠河要修建高速公路。
       
        机遇,时不我待。
       
        全区上下立即行动起来,抢抓机遇。“一切为发展让路,一切为发展放行,一切为发展服务”,地区领导与省交通厅领导以及各路专家纷纷来漠河考察、调研,一次次陈述,一次次努力,几经周折,几番付出,目的只有一个,必须搭上全省公路建设的快车,必须让林区高速公路的梦想在这代人手中成为现实。
       
        随后,一系列的大事让人感到节奏的紧张:
       
        2008年11月26日,漠北公路建设指挥部成立,12天后,即2008年12月8日,工程可研报告上报省发改委……2009年4月28日省发改委批复初步设计,2009年4月30日国家林业局批复占用林地申请……到2009年5月6日最后一个批文获得通过的时候,数十个项目审批工作仅仅用了5个月零10天。
       
        终于,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2009年5月28日,中国最北的高速公路,加漠公路漠河机场至北极村段正式破土动工。
       
        时至今日,人们不会忘记--
       
        省交通运输厅领导高志杰率队赴漠北项目调研。此次考察结束6天后,即指派厅总工办赴漠河召开“漠北项目施工技术难题专家研讨会”,确定冻土处理方案等重要事项。
       
        地区领导数次深入漠北工地,了解项目建设难题,现场办公予以解决,漠河县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组织征地拆迁,同时,在驻地建设、交通管理等方面给予项目建设巨大支持。
       
        三千建设者克服“有效工期短、冻土分布广、夏季降雨多、防火任务重”等困难,发扬“特别能承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新时期交通创业精神,24小时连续奋战,以苦为荣,以路为家。
       
        漠北高速公路不但立项、批复、开工建设速度快,而且从开工建设到正式通车,也只用了短短2年零4个月时间,实际上,扣除气候等因素,有效施工期仅为12个月。据了解,漠北高速公路是当年全省24个重点项目中最后一个申报立项的重点项目,但从立项到拿到批件以及公路交工,漠北高速公路则走在了前面,专家连连惊呼:“漠北速度”,创造了奇迹!
       
        报批手续最完备,征地拆迁最彻底,地方支持最真诚,建设环境最和谐,这是漠北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的评价与感慨。

        二、高寒再铸辉煌
       
        在大片冻土层建高速公路,世界罕见,没有任何经验可循。
       
        然而,正如当年八万铁道兵勇做开路先锋、突破高寒禁区一样雄壮,三千漠北将士不畏艰难险阻,开始了在高寒冻土上建设高速公路的伟大壮举。
       
        高寒禁区,是人们对大兴安岭恶劣气候的形容与感叹。而漠河,位于大兴安岭的北坡,更是禁区中的禁区。有气象记录以来,漠河最低温度曾达零下52.3摄氏度,全年无霜期仅为80余天。
       
        当年,来此“兴利实边”的李金镛更是在奏章中写道:地邻北极大寒之地,严冬则雪高盈丈,马死人僵;夏秋多虫,塞耳盈鼻,起居服食,无一不难,无一不苦……
       
        岭积千秋雪,花飞六月霜,寒风梳骨,短日冷光,在这样的条件、环境下修建高速公路,难度可想而知。
       
        其中,永久冻土层是建设者们必须面对、也必须解决的一个世界性公路建设难题。
       
        漠北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在初步设计时,文件标明漠北公路冻土段落全长11.79公里,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又发现多处疑似冻土段落,后经中交一院岩土公司详尽勘探,新增冻土段落5.06公里,全线冻土段落总长度一下子飙升到了16.85公里,占路线总长的20.61%,创全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之最。“浅的冻土层位于地下1米,深的位于地下9米,有的冻土层自身厚达1.2米。”那位工作人员这样说。
       
        为解决冻土难题,省交通厅几次派人在漠河召开“漠北项目施工技术难题专家研讨会”,可面对复杂的地质情况、寒冷的气候,专家们也各个眉头紧锁,勘察、论证、再勘察、再论证,最终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对一般性冻土采取不清除表土,直接进行路基填筑,加铺双层土工格栅,路基两侧设置护坡道的办法;对桥涵头两侧的冻土段进行水稳沙砾桩施工;对强融沉饱冰冻土段落及不连续岛状冻土段落进行挖除换填处理。

        一场人与冻土的较量就此拉开:
       
        为了抢工期,进入12月份,部分路段仍在施工。此时,漠河的气温降至零下40摄氏度。不要说是施工作业,就是在外面呆上“一袋烟”的功夫,手脚就已经不听使唤了。来自南方的施工人员,哪里经历过这样寒冷的天气?可他们没有退缩。
       
        严寒,把大兴安岭的石头冻得生硬,人工打眼,一锤下去,只有一个白点,工人们就10分钟一换班,轮番上阵;还有的工人在路上搭起了塑料棚子,棚内支起了“地火龙”,雪在外面下,人在里面干……
       
        对部分需要挖除换填的冻土,指挥部决定实施整体爆破。一炮、两炮,根本炸不开。看到这种情形,人们下了狠劲,最大的一次性爆破,炸开土方量达3万多立方米。
       
        清理土方,不经历的人绝难想象,由于剥离后的粉质黏土黏性太大,鸟落上后也会粘住飞不起来,庞大的“J-50”拖拉机陷进去,只能隐隐约约露出一个顶棚。管理人员在粉质黏土中行走,靴子陷进泥土中,只能拔出两只空脚板。

        可以说,借助中科院、中交一公局、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交通科研所等单位的科技优势,补充完善多项措施,对冻土处理的研究思考一天没有停顿过。
       
        据统计,公路全线共挖除冻土总长2.373公里,清理冻土土方29.2万立方米,回填土方30.4万立方米。铺双层土工格栅65万平方米,设置护坡道10.1万平方米;并且,在冻土清理完毕后,又组织实施了“冻土段路基沉降和地温观测”,根据冻土的不同类型和融沉等级,设置12个地温及沉降观测断面,定期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三、洒热血写春秋
       
        纸灰飞扬,逝者已矣。
       
        一条公路,一段往事,一腔热血,一辈英灵。三千漠北建设者,用信念和生命在八万里兴安铸就了一座丰碑。青山有幸埋忠骨,苍山动容,草木含悲。
       
        2009年10月11日。
       
        夜,已经很深。
       
        雪花飘零,寒风刺骨,秋夜的漠北一派严冬的凛冽。
       
        漠北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总监办主任霍洪波没有休息,身为工程总监理的他要对这条路的质量负责。
       
        巡查,是他每天必做的工作。本来,他大可不必如此深夜工作,可是紧张的工期,以及一贯的“操心”作风,让他在办公室里呆着不安稳。
       
        冻土层是他检查的重点,也是他苦苦思索的问题,此次来漠北,他自己要搞一个课题。当检查完最后一个工段回到驻地的时候,已经是12日凌晨3点。
       
        休息片刻,东方露出了鱼肚白。他忽然想起了什么,马上起身,又投入到了工作中。
       
        12日晚上,他碰到了工程副总指挥董德惠,对他说:“老董,我想跟你请个假,18日我父亲过大寿,过两天还要参加全国工程监理业务考试。还有几个地方,我一会就能看完。”
       
        董德惠同意了,对这位监理,他很佩服。他嘱咐霍洪波,注意休息。毕竟霍洪波已经连续工作了快40个小时。
       
        让老董没想到的是,这一见竟然是诀别。
       
        仅仅几个小时后,噩耗传来,霍洪波因连续工作,突发心脏病,倒在了工地上,2009年10月13日凌晨,永远地离开了漠北工地。
       
        当董德惠向记者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眼里含着泪花,他说,霍主任没能给父母尽孝,却给黑龙江省公路事业、给大兴安岭公路事业尽了忠。后来,漠北公路旁的一个小山坡下,出现了一片名为“洪波林”的松林,是后人在纪念?还是英灵魂归漠北的寄托?
       
        2010年4月14日,对于漠北指挥部总指挥肖楼来说,他一辈子都“不思量,自难忘。”
       
        这天,一场意外的车祸让结发妻子撒手人寰,离他而去,这天,哈尔滨下起了50年一遇的大雪。追悼会现场,省交通厅领导为之动容,告诉肖楼:“给你一个月的假。”
       
        追悼会结束后,大家谈起了肖楼14岁的孩子。领导问:“你打算怎么办?”肖楼说:“给孩子转学吧,送回在乡下的爷爷奶奶身边,让他们帮着照看吧。”
       
        最终,肖楼“违背”了领导的“命令”,仅仅一个星期后,就又回到了漠北指挥部的工地。
       
        令人感动的故事,在漠北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还有很多很多:副总指挥单庆敏80多岁的老母亲上手术台,他只请了3天假;年轻的B1合同段计划员王晶,带着4个月大的孩子,奋战在工地一线,公公婆婆心疼儿媳,竟然也来到漠北工地……
       
        他们把最深沉的爱,都化作了对公路建设事业的执著,正是这份执著创造了“漠北速度”、“漠北实践”、“漠北精神”乃至“漠北奇迹”.
       
        201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参加完“洪波林”纪念仪式,总指挥肖楼心绪难抚,他站在公路上,看着即将要交工的公路,不禁心潮澎湃。他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我驻足于平坦宽阔的漠北公路上。漠北公路是我们在大地上留下的最深情的写意;这是我们拨动天地之弦所演奏的最雄浑的交响乐。无需立丰碑在这苍茫大地。这百折千回、仰首向前的通衢大道,正是龙江交通人一往无前的形象。漠北公路是一座广阔的舞台,演绎着建设者们攻坚克难、奋勇拼搏的故事,展示着漠北人无私奉献、坚毅顽强的形象,他们把自己融入‘三年决战’当中,把青春和热血撒播在这片美丽丰饶的土地上,凝结在大兴安岭人民的心窝里。此刻,‘三年决战’决战决胜的号角也已经吹响。血脉畅旺的龙江大地,脊梁坚挺的大兴安岭,恰如它在祖国版图上的形象:雄鸡昂首,为美好明天报晓!”
       
        长歌当哭,壮歌可慰英灵……

        四、建通途以壮行
       
        省委书记吉炳轩说,路修到哪里,就富到哪里。
       
        一条漠北公路,承载了一方水土,一方人民对美好明天的期盼。它被誉为“发展路、致富路、利民路、风景路、观光路、环保路、勤政路、廉政路”.
       
        9月30日,记者随漠北指挥部的工作人员踏上了这条中国最北的高速公路,眼前顿时为之一亮!
       
        宽阔,平坦,几乎没有颠簸。道路两旁,层层叠叠的五花山上,霜叶红于二月花--秋日胜春朝。
       
        双向4车道,让往来的司机很坦然。如今,从漠河县到北极村只需30多分钟。
       
        漠河,背倚翠绿的兴安岭,面朝蔚蓝的黑龙江。
       
        漠河,它是中国北方的“天涯海角”,大森林、大冰雪、大界江、北极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里独具特色的风景;黄金古驿、雅克萨古战场、胭脂沟、妓女坟,悠久的历史文化灿若星河;毗邻俄罗斯,拥有国家一类口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特别是近年来,生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让“神州北极村·中国龙江源”的旅游品牌叫响全国,《黑龙江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已将漠河县作为旅游业重点发展地区,漠河发展潜力巨大。
       
        因此,早在立项之初,这条路就被赋予了“发展路、致富路、利民路、风景路、观光路、环保路”的意义,使它超出了公路本身的内涵。
       
        为了与景区浑然一体,漠北公路非常注重环境保护和景观建设:
       
        创造性地提出“一次打通、二次补充、三次成型”的林木砍伐方法,让排水沟和截水沟在林中穿行,减少林木砍伐量;在回填土方路段边坡种植紫穗槐,还将兴安杜鹃、雅格达、绣线菊、野玫瑰融入全线绿化设计当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共同构筑起漠北公路生态长廊;设计人员还别具匠心地结合鄂伦春文化,建设了“别亚映天”、“漠北驰疆”景观,同时,推出“漠漠”、“北北”的卡通形象,让公路“腹有诗书气自华”.
       
        路,通了,发展的希望,来了。
       
        沿途,记者偶遇一个旅游团,他们正在观音山景区参观。导游对记者说,这条路,连接了观音山、胭脂沟、李金镛祠堂、北极村等漠河著名的旅游景点,方便快捷,游客们感到很满意,这对漠河旅游业的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她的直观感受是,路的建成,将提高本段公路运输的服务质量,解决原有公路“通达性”和“通畅性”差的问题。
       
        漠北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则向记者讲述了漠北高速公路背后的战略意义。
       
        翻开地图,漠北高速公路是加格达奇至漠河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加漠公路是连接加格达奇与漠河地区的干线公路,同时也是黑龙江省骨架公路网“纵六线”的重要一段。
       
        “纵六线”是黑龙江省北部地区重要的南北向公路大通道,是连接黑龙江北部地区齐齐哈尔与哈尔滨等地的纽带与桥梁。
       
        而漠北高速公路与已建成的漠河机场、石油管道运输线相得益彰,这对于建立漠河及周边地区与外界的快速综合运输通道、协调多种运输方式、构筑黑龙江省对俄运输通道、提升边境贸易吞吐量起到重要作用。从而提升沿线第三产业发展潜力,进一步延伸经济干线的辐射范围,促进更大区域的经济发展,更好地推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车,在前行,路,在延伸,风景前方更好,曾是旧貌,却是新颜……
       
        向北,向北,一路向北!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