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物流资讯 > 冷链物流在医药方面的研究背景及现状
冷链物流在医药方面的研究背景及现状
  • www.chemmade.com
  • 2011-08-30 09:41:26
  •   医药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但近来连续发生的疫苗不合格等事件为人们敲响了警钟,药品的运输过程质量控制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而大部分的药品在运输过程中都要求冷藏,因此药品的冷链物流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我国医药冷链运输的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是相当落后的,不管是在运输条件方面还是质量控制方面都有很大的欠缺,该领域的研究较少,且相关的国家标准也不完善,这导致整个医药冷链物流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缺点和不足,制约着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
      
      冷链物流研究现状
      
      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冷链的定义是“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的品质,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的物流网络”,并定义了温度保持在0℃-10℃范围内的仓库区域为冷藏区,温度保持在0℃以下的仓库区域为冷冻区。冷链包括低温加工、低温运输与配送、低温储存、低温销售四个方面。
      
      在国外,冷藏链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人阿尔贝特?巴尔里尔(AlbertBarrier)和英国人J.A.莱迪齐(O.A.Ruddich)于1984年先后提出。“供应链包括从原材料阶段到最终用户阶段的与货物的流动与转化有关的一切活动,供应链管理就是通过增强供应链成员间的关系来整合这些活动,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优势”.这一定义从战略层面还是从运作层面均较好地界定了供应链管理的要素。在药品冷链运输的研究、管理和技术方面,日本的冷藏药品的供应链系统已初具规模,管理十分成熟,上游商品的供应商和分销商可实现信息共享,而且条形码技术在药品物流行业应用广泛,使物流中心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再加上高自动化程度的储存和拣选设备,操作简便功能强大的仓库的管理,保证冷藏药品的物流作业高效率的同时还可降低物流成本。
      
      美国的一家制药集团在其供应链上采用RFID电子标签,对其实际效用进行了评测。美国早在2002年成立了冷链协会,主要为运输温控货物指定标准化的指导原则。2008年,该协会发布了《冷链质量指标》,涵盖了包括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在内的各行业,用以测试运输、处理和储存易腐货物的企业的可靠性、质量和熟练度,并为整个易腐货物供应链的认证奠定了基础。另外,各国普遍建立了冷链物流行业协会,在政府与企业之间起着桥梁与纽带作用,在完善行业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医药冷链物流作为物流业的一个分支,特指为满足人们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目的而进行的冷藏药品实体从生产者到使用者之间的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其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一系列环节。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方法为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甚至整个冷链物流业的政策制定和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对于我国完善医药冷链体系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